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佛系父母養成記,別讓壞情緒吞噬你的理智!

佛系父母養成記,別讓壞情緒吞噬你的理智!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除了校園暴力,家長暴力也越來越走進大衆視野。多少家庭因爲一時言語衝動,氣血上涌,終成悲劇,悔之晚矣。這些新聞事件的背後,其實只是簡單的父母教育孩子,一件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處理,卻因情緒失控,釀成大禍。

美國的蓋伊·溫奇教授,曾在TED發表過關於情緒處理的演講。負面的情緒會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扭曲人的感知能力,甚至於剝奪思考的能力。人在憤怒的時候最容易情緒失控,喪失理智,正常思考休止。

心理學上認爲,失去理智就是把一件事的優先級提到了最高,忽略其他一起的低級有些事物。對於憤怒的家長來說,孩子違抗了自己的命令,在怒火沖天的當時是最優先的事情,因此纔會受到刺激,喪失理智,行爲失控。

而悲劇的主人公父母們,他們覺得自己尊嚴受到威脅,身爲家長的權威受到挑戰,潛意識裏希望對面的人消失在面前,從而獲得自我安全感。加之暫時性失去理智,孩子的階段性反抗,最終導致家長偏激行爲產生,無法抑制自己暴怒的情緒,纔會失手錯傷孩子。

大多數家長在“教訓”孩子時,最常見的判斷標準就是孩子是否違反了規矩。國內一項研究把孩子違規分爲謹慎違規、道德違規、社會習俗違規三方面。研究表明,在違規情況下,孩子被打情況最多。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也多次表示,打罵體罰不僅影響兒童心理的健康,還影響智力發展,更具有傳染性,容易造成兒童暴力傾向,誘發行爲暴力。

佛系父母養成記,別讓壞情緒吞噬你的理智!

打罵孩子是無能的表現

也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

傳統中國式的棍棒教育,已不適合現在教養孩子的主流。身爲成年人,比兒童更具理性思考的能力,心智更成熟,更有自我控制力,在管理個人情緒上能做到收放自如。

家長不應該,把自己因不滿等產生的負面情緒間接轉嫁在孩子身上。負面情緒引發焦慮、煩躁,甚至是抑鬱。在消極情緒的驅使下,容易對孩子做出失控出格的行爲。

其實,孩子甫一出生,就是完整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主觀意願,只不過很多時候大人總是“自以爲是”把成人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兒童天生的敏感性,就決定了他們能夠在情感上與父母共通,感知父母的情緒變化,他們也有自我反省能力和教育能力。只是因爲心智發展的原因,並不能跟上父母期望或者說要求的速度。

家長應該尊重兒童作爲人,作爲個體的尊嚴。在處理孩子問題時,不要被一時焦急的情緒蒙雙眼。

怒意當頭時怎麼辦?

遇到十分惱火的事情要兇孩子,請先學會冷處理。家長應該留給自己充分的冷靜空間,也要留給孩子一些反思和自省的時間,等怒意下去,情緒平復,再去以理服人,跟孩子就事論事的講道理。凡人都需要要空間,凡人都需要互相尊重。

失手後如何減少孩子心理陰影?

當教育孩子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肢體暴力或言語暴力的行爲時,家長應第一時間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誠懇的道歉,事後積極溝通。跟孩子認錯沒什麼不好意思,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這個過程中既安撫了孩子,又能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

索達吉堪布曾在著述中有言,真正的人生智慧即:想一想,再生氣,緩一緩,再行動。願各位父母在育兒道路上不斷修習,磨鍊心性,終成佛系家長。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