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做一名合格的父母體現在方方面面,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有所不同,所以採取的方式也不同,接下來看看這篇文吧。

每個嬰幼兒都不一樣,他們的個性特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生來就有的,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氣質”。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驗:嬰兒剛出生不久,新媽媽們彼此交談,或者把嬰兒抱出來一比,就發現有的嬰兒好動,有的嬰兒安靜,有的嬰兒愛哭鬧,有的嬰兒則乖巧好哄。

“小天使”?還是“小惡魔”?

性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心理學界大多認爲,性格是由先天氣質和後天養育共同影響的。所以,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今天的性格,除了先天氣質,還與成長過程中同父母的互動、夥伴的互動、老師的互動等密不可分。

其實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不僅僅是給孩子提供衣食,也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適當的方法給他們愛。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重視孩子愛的需要

Linehan曾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提出過一個生物-社會模型。她認爲,這種人格障礙形成的原因是:生物易感性和特定的環境影響,以及它們之間的互相作用。【注: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這種人格障礙的特點是明顯的情緒不穩定、自我概念不穩定,以及衝動性。】在Linehan的理論中,先天情緒易變性與養育中父母的迴應之間的作用,是導致之後出現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

有過養育經驗的人應該有所體會,有的嬰兒確實先天就“不好哄”,確實不如其他嬰兒那麼乖,這就是先天情緒易變性的一種體現。如果這樣的嬰兒在養育過程中,得到父母充滿關懷的、適當的迴應,他就能夠健康成長,而且能與情緒易變性和諧共存;然而如果這樣的嬰兒沒能得到父母適當的迴應,成長的環境成爲一個“無效環境(invalidating context)”,那麼孩子在之後的成長中就或許不能學會正確面對和調節情緒,從而發展出各種心理疾病。

如何適當的迴應孩子?這可能是每個父母都想搞清楚並實踐的問題。每個父母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人格,縱然有一些遺傳相似性,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總是不能像瞭解自己一般互相理解的。想要適當的迴應孩子,需要各位父母在孩子的漫長成長時光中充滿愛意和共情,爲孩子提供“有效環境”。這就需要父母本身的情緒穩定,並且對孩子有一致性。

要做到情緒穩定、具有一致性,這可能對某些父母來說是一種考驗。

所謂情緒穩定,就是說父母本身在對待孩子時要溫柔、充滿愛意;而一致性的意思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待孩子的成就和錯誤時,不可以任性而爲。

讓我們來看一些典型的例子:當孩子的功課得了99分時,恰當的迴應可以是“你做得很棒!下次爭取拿滿分!”。然而,如果父母說:“爲什麼別人能考滿分而你不能?”這樣的迴應就很可能傷害孩子剛剛開始建立的自尊。另外,在孩子犯錯時,懲罰也應當是一致的、匹配的。還在成長的孩子,如果僅僅是打碎了一隻便宜的碗就受到一頓暴打,那麼這種懲罰就太重了(也就是不匹配的)。反之,如果孩子放火燒了一間屋子,卻只罰他不許吃早飯,那麼這種懲罰就過輕了(也是不匹配的)。前者可能會導致孩子以後充滿擔憂、戰戰兢兢,後者培養出的孩子則可能在責任感、品德方面有問題。

讓我們來給父母們提幾點“有效環境”的小建議:

1.在孩子的成就和錯誤上給予相匹配的讚賞和懲罰;

2.不要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要給他一個穩定的榜樣;

3.不要過度保護孩子(例如,不要在20℃左右的溫度下還要求孩子穿很多件衣服)。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