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孕期下肢水腫是怎麼回事

孕期下肢水腫是怎麼回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懷孕期間,孕媽們的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孕早期的孕吐,孕晚期的下肢水腫等等。那麼孕期下肢水腫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懷孕期間,孕媽們的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孕早期的孕吐,孕晚期的下肢水腫等等。那麼孕期下肢水腫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孕期下肢水腫是怎麼回事

前幾天在書架上看到自己的兩本媽媽手冊,和大寶、小寶的寶寶手冊放在一起,兩次懷胎的回憶不禁一一浮現心頭。

其中,在懷孕後期最困擾我的,莫過於下肢水腫了。

除了無法將腳塞進原本的鞋子外;一整天的工作後,常常在下午近傍晚時覺得雙腳更漲了,連擡腳走路都覺得很辛苦,真的是舉步維艱。相信這也是許多媽媽們的共同體驗!

懷孕期間的正常生理變化

由於腎素、血管收縮素、與醛固酮的分泌量在懷孕期間大爲上升,使得鹽分與水分更容易留在體內而不被腎臟排出。

此時孕婦體內約增加6至8公升的總水分量,其中有4至6公升的水分增加量分佈在血管內或組織間隙中。

雖然全身的體液量增加,但由於體內黃體激素、鬆弛素、一氧化氮的分泌量增加造成血管擴張,同時全身血管對血管收縮素的反應變鈍、而較不會出現血管收縮,此時孕婦的血壓反而會下降。

多數孕婦的下肢水腫是正常的

在激素的作用之下,懷孕期間約會增加40-50%的血漿量。

由於人是直立動物,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這些額外增加的水分主要會沉積在下肢,臨牀上就會出現小腿、腳踝、腳背等處水腫的症狀。

再加上隨着懷孕週數的增加,孕媽的肚子逐漸變大,壓迫到骨盆腔的靜脈迴流,使得血液更容易沉積在下肢,惡化水腫的情形。

許多人應該有發現,在早上起牀時,通常會覺得腳脹脹的感覺比前一晚緩解了很多,但在接近傍晚時又會覺得下肢腫脹的情形變嚴重。

這正是因爲白天的直立姿態使得沉積在下肢的血液不易迴流,而晚上睡覺時,平躺或將雙腳用枕頭、棉被墊高的姿勢,有助下肢血液迴心髒,因此會有在早上起牀時腳腫症狀緩解的感受。

所幸,這種伴隨懷孕而來的生理性水腫,通常在孕媽卸貨之後,相關激素濃度也會跟着恢復到原本懷孕前的水平,不再有大量體液滯留體內,腳腫也會很快獲得改善。

小心病理性水腫

生理性水腫通常是在接近分娩的第三孕期纔會變得明顯,且以下肢水腫爲主。

但若是在懷孕初期就出現全身性的水腫,除了下肢以外,臉部、軀幹、上肢、甚至會陰部,也都出現水腫的情形,就要想到病理性水腫的可能。

尋找病理性水腫的原因時,可從心臟、肝臟、腎臟這三大器官系統來思考。

若產婦在懷孕之前,本身就有心臟衰竭、肝硬化或慢性腎臟病等相關病史,因爲懷孕時全身的體液量增加,心臟或腎臟無法負擔;或因肝硬化以致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下降,使得水分不易留在血管內,容易滲到組織間隙去,就有可能造成全身性的水腫。

但若孕婦在懷孕之前都很健康,完全沒有相關疾病史,這時就要考慮急性腎損傷的可能,腎臟因爲某些原因暫時罷工,無法正常把水分經尿液排出,而造成全身性水腫。孕期中出現急性腎損傷的可能原因以子癇前期最常見。

子癇會對孕婦全身器官造成重大傷害,若不及時處理,嚴重的話會導致孕婦死亡;而它也會對腹中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增加胎盤早期剝離、早產、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出生體重過輕等風險,甚至造成寶寶在產期前後的死亡。

孕期水腫,怎麼辦?

首先要區分這是生理性水腫或病理性水腫?

若是在懷孕後期纔出現的生理性水腫,下列三個方式可以緩解,但無法完全改善(等產後自然就會完全消水腫了):

口味保持清淡,不要吃太鹹:若攝取過多的鹽分至體內,會加劇體液滯留,惡化下肢水腫的情形。

晚上睡覺時,可把腳擡高:有利下肢血液迴流至心臟,改善水腫;甚至可同時採左側躺的臥姿,以避免子宮壓迫到位於右側的下腔靜脈,影響下肢血液迴流。

穿着彈性襪:襪子所提供的壓力系數,有助下肢血液迴流,可讓孕媽較不會覺得腳腫脹得連走路都擡不起來。

此外,定期產檢,注意是否有新出現的高血壓與蛋白尿,以及早診斷子癇前症並儘快處理,將傷害減到最低。

當肚子裏多了一位小房客,要在體內暫住九個月,在激素的影響之下,孕媽體內的許多器官都做了結構調整與機能適應。

許多生理性改變包括下肢水腫,隨着媽媽將寶寶分娩產出,通常在產後就會逐步改善恢復;但針對一些發生率雖不高、可一旦出現對母嬰都會造成極大健康威脅的疾病,比如子癇前期,務必要小心留意疾病相關征兆,才能儘早發現並處理。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