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引起寶寶中耳炎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寶寶中耳炎的因素有哪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耳炎,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是否聽說過這個病症。許多寶爸寶媽會把中耳炎當做普通的感冒。那麼你們知道引起寶寶中耳炎的因素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中耳炎,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是否聽說過這個病症。許多寶爸寶媽會把中耳炎當做普通的感冒。那麼你們知道引起寶寶中耳炎的因素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引起寶寶中耳炎的因素有哪些

小長假裏,大家都在朋友圈曬堵車曬旅遊,但小薇卻天天曬自己的唉聲嘆氣。

原來,這位新晉寶媽9個月大的寶寶,最近莫明的出現發燒症狀,一直哭鬧,還抗拒喝奶。

以爲是要出牙,卻看不到任何冒牙的跡象;

以爲是嘴裏有皰疹,用手電筒照了也沒有;

以爲是感冒,可這次發燒沒有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的情況出現。

關鍵是退熱後,孩子還是煩躁,排斥吃東西。

到底是什麼問題?媽媽惆悵不已,趕緊帶孩子去看醫生。

醫生用耳鏡檢查完告訴她,孩子鼓膜腫脹發紅又出現發熱,這是急性中耳炎的表現。“最近中耳炎發作的寶寶還不少咧……”好在目前小薇的寶寶狀況不算嚴重,用藥處理即可。

對於中耳炎,家長很容易把它當成普通感冒處理,也很少注意到孩子耳朵有什麼問題。隨着病情的發展,中耳炎可能出現大量膿液,導致鼓膜穿孔,甚至影響寶寶聽力!

爲何寶寶易患中耳炎?

用手電照着耳道,可以看到一層明顯的膜,就是我們常說的鼓膜。鼓膜以外是外耳,鼓膜以內是中耳和內耳。

中耳在鼓膜以內,理論上跟外界是隔絕的,實際上卻通過咽鼓管將鼓室與鼻咽部連接起來。咽鼓管平時閉合,僅僅在吞嚥或打哈欠時開放,主要功能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平衡。

對於低齡寶寶來說,中耳發炎是一個發病率很高的疾病,這跟寶寶耳鼻部「咽鼓管」的構造有很大關係。跟成人相比,低齡寶寶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直”的特點。

那麼當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時,病毒和細菌可以更容易通過咽鼓管逆行進入中耳,誘發中耳感染。

當孩子感冒流鼻涕時,家長捏着寶寶鼻子擤鼻涕,也會增加鼻涕和病菌進入中耳的風險。

另外,長期躺着喝奶的寶寶,奶液容易淤積在鼻咽部,然後流入耳朵內引起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會有哪些症狀?

急性中耳炎,最常發生在3個月到3歲兒童之間。

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是細菌或病毒,並且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感染比較多見,由於感染能在中耳腔產生一些膿性分泌物,所以又叫化膿性中耳炎。

中耳炎最初的症狀主要是耳朵痛(48小時內突然出現)和聽力下降,還可以有不明原因發燒38℃以上,採取常規措施處理,症狀通常難以緩解。

這期間,嬰幼兒因爲不會自我表達,會反常的煩躁、入睡困難。大一點的孩子,通常會左右搖頭或不停用手摸耳朵。

通過耳鏡檢查可以看到鼓膜腫脹發紅,甚至中耳積液。有時還可以看到耳朵裏流出黃色粘稠液體,說明孩子鼓膜可能穿孔,感染比較嚴重,需要及時治療。

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怎麼辦?

得了急性中耳炎,「耳痛」是最常見的反應,如果孩子只有輕度的症狀,也沒有出現分泌物滲出的情況,可以單純服用口服止痛藥緩解,兒童安全可靠的退熱藥有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服用時根據孩子體重計算給藥。

但是如果孩子病情嚴重,耳痛劇烈,鼓膜穿孔流膿、發熱超過39°C等或者伴有高危因素,如脣齶裂等解剖異常、Down綜合徵、免疫缺陷、人工耳蝸植入等,則需立即送往醫院耳鼻喉科看診。

醫生可能會根據病情使用抗生素,有時候鼓膜積液太多,或感染蔓延至鄰近區域,形成乳突炎,則需要在抗菌的同時切開鼓膜,插管進行引流。

如何預防急性中耳炎?

鑑於低齡寶寶咽鼓管的特殊性,所以從寶寶誕生起,建立科學的餵養習慣和護理習慣,有助於讓寶寶遠離中耳炎:

1、餵奶時儘量取坐位,讓寶寶稍微擡高頭部,避免平臥。

2、孩子鼻涕比較多,最好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來,或用生理性海鹽水沖洗鼻腔,家長切勿同時捏住雙側鼻孔擤鼻涕。

疾病在身體的傳播有相通性,控制住傳染源就可能一舉兩得。研究表明,兒童常規接種針對肺炎雙球菌的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流行性感冒疫苗都能顯著降低急性中耳炎的發病率。

其他可能引發寶寶耳痛的原因

那是不是孩子一出現耳痛就要懷疑是中耳炎呢?也不一定,實際可能引起孩子耳痛的原因有很多,下列情況也非常常見:

1、外耳道異物:鼓膜以外的部分就是外耳道,因爲蚊蟲意外鑽入耳道的情況很多,而小孩子天性好奇,容易將各種小石頭、小珠子塞入耳道,拔不出來。時間久了,會引起皮膚髮炎腫脹,導致外耳道疼痛。

2、耵聹栓塞:耵聹就是我們常說的“耳屎”,它能保護外耳道,一般能通過耳道上皮的清理作用自行排出。但有的孩子耵聹腺分泌旺盛,分泌油性耵聹,在游泳、耳道進水後或不正確的掏耳朵後,會導致耵聹膨脹甚至越積越多,從而導致脹痛。

3、大皰性鼓膜炎:這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出血性大皰,常常發生在感冒或流感之後,具有自限性,通常在局部予以消炎、鎮痛、清潔可以自愈。

4、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指未伴有急性耳部感染症狀的中耳持續積液,孩子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只是表現爲間歇性的兒童、聽力下降、抓耳等症狀,60%的孩子可以自愈。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言語發育遲緩、顯著聽力減退,則要儘快干預。

所以,跟耳朵有關的疾病,特別是發生在內耳道,有時不易發現。

歸結起來,孩子每一次的不舒服,考驗的其實是家長細緻觀察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而平時避免躺着餵奶、防止耳朵進水以及加強身體鍛鍊對於疾病預防,也非常重要。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