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幼兒耳朵應該怎樣保護

幼兒耳朵應該怎樣保護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耳朵應該怎樣保護
2009年03月02日08:01
  據統計,我國有近百萬名0~7歲的聾童,而且,每年還有2萬~3萬名的兒童因各種原因耳聾失聰。耳朵像眼睛一樣是人體與外界保持聯繫最重要的門戶,聽覺是人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重要途徑,聽覺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目前除了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及早發現小兒聽力障礙,儘早干預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耳部護理,避免後天耳聾的發生。要對寶寶進行科學的耳部護理和保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防止外耳及中耳感染
  每次爲寶寶洗臉或洗澡後,用棉籤拭乾外耳道,插進深度不可大於1釐米,起到將水分吸進棉籤的作用即可,動作應輕柔,以防損傷外耳道皮膚,引起感染。另外,嬰兒吃奶的姿勢要正確,餵奶後應把嬰兒豎着抱起來,輕拍背部,將嚥進胃裏的空氣排出去,避免漾奶,避免讓孩子嗆奶,因爲在嗆奶時,寶寶口中的奶噴到咽鼓管,可致使咽鼓管堵塞,引起中耳炎。
  避免噪聲污染
  孩子聽音樂是件好事,但聲音過大,或聽一些刺激性的搖滾音樂,會對孩子的聽力造成傷害。因過高聲波衝擊耳鼓,使嬌嫩的鼓膜受到破壞,影響孩子的聽力,有的是聽力減弱,嚴重的會導致耳聾。
  避免意外傷害
  耵聹是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它存在於外耳道,有保護耳朵的作用。不要用棉籤更不能用髮卡或火柴棍等給小兒挖耳內耵聹,如果用力不當,不僅會傷及外耳道,還有可能傷到鼓膜。
  防治溼疹
  耳背後及外耳道是嬰兒溼疹的好發部位,如果發現嬰兒外耳道有淡黃色溼性分泌物,可能爲溼疹,應及時治療溼疹。在家中除了根據醫生指導調整好寶寶的飲食之外,最好暫時爲他戴上嬰兒手套,以免寶寶用不乾淨的手抓破癢處,造成更加嚴重的感染。如果嬰兒外耳道有膿性、漿液性或血樣液體流出,要及時轉五官科治療。
  定期監測嬰幼兒聽力
  嬰幼兒的聽力檢查有兩種方法:常規ABR腦幹誘發電位和耳聲反射。大一點的孩子可做電測聽。及早發現聽力問題還可以給孩子醫治,若耽誤了時機,成了大孩子(5歲以上)就比較難康復。
  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次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的主題爲“正確使用助聽器”,使人人享有聽力保健和康復,讓聾兒迴歸有聲世界。現介紹一下使用助聽器的注意事項,以科學地開展康復訓練。
  “助聽”顧名思義就是幫助恢復其聽力。聾兒戴 上助聽器後,並不是馬上就能聽到聲音並理解所有的話語,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要培養孩子逐漸適應和正確佩戴助聽器,初戴時同戴眼鏡、鑲假牙一樣,開始都會感到不舒服,家長應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給孩子做示範動作,培養孩子戴助聽器的良好習慣。初戴時,應先在熟悉、安靜的環境中使用,練習孩子聆聽熟悉的聲音,例如流水聲、關門聲、電話鈴聲等,逐步到多樣化的聲音環境中佩戴,以培養孩子適應各種聲音的能力。初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要開太大,應逐步延長佩戴時間和提高音量,如果孩子感到疲倦或不舒服,需立刻取下來,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鍛鍊,孩子就會習慣戴助聽器。
  要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訓練。正常人從一出生起就開始自覺不自覺地接受着大量的聽覺、言語訓練。對於聾兒來說,由於聽力障礙所造成聽覺發育遠遠落後於同齡健全兒童。助聽器只起到放大聲音信號的作用,只解決了能否聽見的問題,而大腦對傳進來的各種聲音,特別是形形色色的語言需要有認識、理解、記憶、掌握等過程,需解決能否聽懂的問題。因此需要進行科學的訓練才能使聾兒的說話、與人交談達到清楚、流利。
  要定期檢測聽力、評估補償效果。由於聾兒年齡增長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其聽力情況、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會發生變化,助聽器和耳模也有可能受損,所以每隔半年左右,就要到專業的聽力檢測機構,進行一次聽力檢測和補償效果評估,然後根據檢測和評估情況,調整補償效果,制訂下一階段的康復訓練計劃,讓聾兒迴歸有聲世界。
  在“愛耳日”來臨之際,給大家提供上述愛耳護耳小知識,讓我們一起愛護我們的兒童,做好兒童的耳部保健,讓每一位兒童都能夠聆聽這美好的世界。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