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很可能因爲你沒有這樣做!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很可能因爲你沒有這樣做!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人父母,最幸福的事就是聽孩子第一次喊爸爸、媽媽。

打開了語言之門,有的孩子掌握詞彙很快,說話特別溜。好比上週,米粒姥姥在公園碰上一個小女孩。

很機靈,認識好多東西,唐詩背的也很好。她個子不矮,米粒姥姥以爲她快3歲,誰知一問孩子姥爺,竟然2歲都不到!

過了幾天同樣在那個公園,碰上其他幾個小朋友,都2歲多了說話遠不如那個小姑娘利索,身邊的爺爺奶奶面露憂愁…

孩子說話早晚,與性格特點、年齡、語言發育程度等生理性因素,以及周圍環境都有很大關係。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的。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很可能因爲你沒有這樣做!

Part1

孩子天生性格內向

孩子與孩子不一樣,有的天生放得開,敢於嘗試,很少擔心自己做不好,說不對,反正先做了再說。

有的呢天生內向,做事說話前,總會前思後想,一定要準備清楚了才能開始。總有種害怕說錯的心理。

兩者相比,內向的孩子語言積累的時間肯定長,說話肯定比外向型的孩子晚。

我家米粒絕對是外向型,一點點大就咿咿呀呀的叫喚,怪不得現在是個話嘮。

Part2

孩子吃的食物太細軟

孩子總吃軟的東西,整個口腔肌肉、下頜無法得到有效鍛鍊,肌肉力量不足,舌頭也不靈活,發音吐字當然就不清楚。

關於這點我在《寶寶挑食、說話不清、牙齒不齊…竟是因爲這件小事!》這篇文章裏有提到,大夥再回顧一下。

給孩子添加輔食後,食物的性狀,一定要符合他的年齡段。這樣才能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鍛鍊口腔肌肉的能力。

Part3

家長給孩子幫倒忙

除了性格和食物因素外,有時候孩子不愛張嘴說話,完全是因爲家長在旁邊添亂…

1. 家長不能太“心有靈犀”

寶寶開始發展語言之後,要有意引導他用具體詞語表達需求,可有時家長太殷勤啦…

米粒剛會說話那會兒,有時想要什麼東西,做出動作還沒出聲,米粒姥姥就特自覺的把東西拿過來,塞給了他。

別提多有默契,多心有靈犀了…米粒一看東西到手,立馬不出聲,笑呵呵的抱着玩就好了嘛。

家長總這樣,孩子的語言能力能快速發展纔怪~

當孩子用手勢比劃想要什麼東西時,父母可以問他:寶貝想要鈴鐺?還是想玩娃娃?

把東西拿過來遞給他時,可以再重複幾遍:寶寶,這個叫鈴鐺,那個是娃娃。

如此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多聽幾次他自然能學會。

注意,別操之過急。有的父母是急性子,教了幾遍看孩子不張嘴,就說什麼:你告訴我想要什麼?不說出來媽媽不給你…

這樣孩子心理壓力很大好不好?肯定沒一會兒就急哭了,適得其反。

2. 別老糾正孩子的發音

孩子剛開始學說話,發音肯定不太清楚,有的家長又急,恨不能教兩遍,娃的吐字就能達到播音水準。

能不這麼焦慮嗎?事物發展有過程,你小時候學說話指不定還不如他呢。總糾正,孩子心裏起急,越急越說不出。

先不管寶寶發音準確與否,及時給他鼓勵和迴應。

我小外甥以前總把“哥哥”叫成“de de”。他媽媽聽見就重新念一次,寶寶是想說哥哥嗎?看哥哥在那兒。

充分鼓勵孩子說話的興趣,潛移默化的教會他正確發音,不要生硬糾正。

還有,千萬別因爲好玩學他的錯誤發音。他說de de,你也跟着de de,孩子不知道你在開玩笑,他只會認爲自己沒有叫錯。

3. 跟孩子說他聽得懂的話

不少家長知道,吃肉肉,小狗狗,小車車…這些堆疊詞不能跟孩子說。但做的有些過,跟孩子對話時太成人…甚至使用書面語。

別忘了,孩子還沒到3歲,這樣說話根本沒法讓他善於表達,只會增加他的迷惑情緒。

爸爸媽媽說的句子好長,太難懂了,總聽不懂孩子自然會沮喪,不願意開口迴應。

跟學說話的孩子對話,語速一定要慢,多用短句子,配合肢體語言。

也可以拿身邊的東西當道具,幫助孩子建立語音和語義之間的聯繫。

跟孩子說的詞語一定要具體,比如教孩子認識車時,要清晰表達:這個是汽車、這個是摩托車、那個是自行車,這樣纔有助於孩子真正理解。

4. 像考試一樣頻繁提問

有的家長想讓孩子儘快掌握語言能力,每次出門玩都像考試一樣,不讓孩子閒着。

寶寶,路邊的這是什麼花?

寶寶,告訴媽媽金魚是什麼顏色的?

寶寶,這是蘋果還是香蕉?

……

這樣的父母,簡直煩死人~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可以提問,但真心別太多,孩子容易牴觸,更加不願意回答。

米粒會說話之後,我都是在交流中自然而然的教他認識東西。

去公園玩,會對他說這裏有很多“椅子”,可以坐下來“休息”。

穿衣服時,會對他說米粒的衣服是“白色”的,帽子是“藍色”的。

去超市買東西,會對他說今天我們要買“牛奶”和“麪包”。

總之呢,利用生活中各種場景,與孩子對話,提供信息給他,但這個過程一定要自然,不要弄成拷問。

5. 沒耐心發脾氣,孩子不敢與你對話

教孩子說話最忌諱沒耐心,說到這又得爆我閨蜜黑料~她脾氣是真急,女兒很膽小,某種程度上是被她嚇的。

記得有次我們一塊吃飯,她對女兒說,寶寶給媽媽拿下勺子。小姑娘有點愣,沒反應過來勺子是什麼。

又說了一次後,她女兒的手雖然伸向勺子,但有點猶豫。

閨蜜的臉立刻有點耷拉,昨天不是教過你幾次,怎麼又忘了,這個不是勺子嗎?

小姑娘更加害羞窘迫,我在旁邊無語搖頭…

心裏再急,不要把焦慮急躁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尤其是在公衆場合,還有外人的情況下。

耐心點,拿起勺子教孩子再認一次。寶貝,你看這個是勺子,下次幫媽媽拿好不好?

6. 語言環境太複雜

如果家中有老人,很可能平時說方言,而父母講普通話。大家湊一起怎麼說的都有~對於剛開始發展語言的孩子來說,很容易讓他混淆。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小品,郭達在裏面演鄉村語文老師,教孩子們讀“麥”字的拼音:

“來,跟我一起念,mo ai mai,梅子的梅。“當時逗的我哈哈大笑。

在家時,父母和祖輩儘量說普通話,如果教孩子認字讀書,發音一定要標準。

Part4

病理性導致說話晚

除了上述原因,孩子說話晚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導致,比如:中樞系統、神經肌肉系統、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等造成的。

如何判斷孩子是病理性說話晚?給大夥一個臨牀常用的篩選標準:

1歲:尚未講出有真正意義的詞語,比如“媽媽”、“爸爸”、“要”等。

2歲:詞彙量未達到50個,無法將兩個詞連起來說。比如“要玩具”、“媽媽抱”等。

3歲:不會說三個詞連起來的簡單句子。比如“爸爸拿牛奶”,“叔叔開汽車”等。

如果你家孩子存在這種狀況,一定要引起重視,早點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早產、新生兒窒息、頭部外傷…都可能造成孩子語言或聽覺器官的功能損傷。

孩子如果患有自閉症,也會出現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

Part5

如何幫孩子發展語言

除去病理原因,其它造成孩子說話晚的原因,都可以有針對性的解決。此外,家長還應該多做這幾件事,幫孩子發展語言。

1. 多和寶寶說話

孩子出生後,就多跟他說話,幫他儲備語言。這時候父母一定要當話嘮。

米粒幾個月大的時候,無論在屋裏還是抱他出門玩,會指着身邊各種東西,告訴他這是汽車、這是樹,這是房子。

雖然小寶寶可能聽不懂,但會在大腦中留下記憶,等他一旦會說話,很多印象中的詞就能呼呼往外蹦。

另外,別忘了早教機、故事機這類神器~給孩子講故事不用勞煩爺爺奶奶,還能避免口音問題給孩子帶來困擾。

當然,不能把機器扔給孩子就甩手不管,得經常跟寶寶面對面說話,那樣才能真正促進情感交流。

2. 說話內容要豐富

6個月-1歲是孩子的語言準備期,家長不僅要多跟他說話,還要說得豐富多彩。

多帶孩子出去吧,戶外對孩子來說,簡直太新鮮了~可以認識很多新東西,豐富的色彩和聲音,還能刺激孩子的感官發育。

這時候,寶寶可能說不出某樣東西的名字,但他能“認識”,好比從前我抱米粒出去,讓他告訴我汽車在哪兒,他馬上指向汽車(雖然是別人家的)。

1歲之後孩子可以說出有意義的詞語,家長也會教他更多詞彙,最好能與實物相結合。

比如繪本中畫了一瓶牛奶,可以拿真的牛奶放在寶寶面前,讓他產生關聯認知。

吃飯時,可以告訴寶寶,這是“你的碗”,這是“媽媽的筷子”。還可以讓他做出選擇,比如拿2個玩具,問他要玩這個還是那個。

基本生活用語,比如你好、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等,都可以教給孩子。

3. 抓住語言敏感期

1歲半之後,寶寶進入了語言敏感期,詞彙量大幅增長,表達慾望也會越來越強。

我家米粒這時已完全顯出話嘮屬性。我們在旁邊說話,他張大眼睛盯着,特別愛學大人說話,就像個小鸚鵡。每說出一些新詞,都滿臉得意。

這時家長們得注意啦,孩子進入語言發展的黃金期,一定要多給他提供“養料”,一起讀繪本,聽兒歌,聽故事,而且要多讓他複述。

複述“表演”的過程,會進一步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與邏輯思維能力。我很喜歡和米粒玩這個遊戲。

給他講個小故事,或描述一個簡單場景,然後讓他複述內容,有時米粒天馬行空的自由發揮,講得或許“不準確”,但更有想象力。

4. 讓繪畫幫孩子宣泄情感

孩子都是塗鴉小能手,而繪畫可以反應內心,尤其對於天性內向的孩子,用畫來表達情感,比用語言更讓他舒服。

家長可以與孩子聊聊他畫的“大作”,用溫和引導的方式,讓他講講,畫的內容代表什麼意思?

在這種溫馨的環境下,孩子不容易緊張,表達更順暢,遠比你強迫他開口效果好得多。

Part6

語言發展的七個階段

剛纔聊了寶寶說話晚的原因,如何幫他發展語言,這裏附上語言發展7個階段的特徵。親愛的們可以對照看看自家寶貝的情況。

0-4個月:無意識交流,會用哭聲表示要父母抱,困了,餓了等需求。

4-9個月:開始有意識交流,眼睛會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反覆強調事物名稱,孩子可產生關聯記憶。9個月左右,能理解像燈、球、狗這些簡單詞彙。

9-18個月:1歲左右會說出名詞,會在情境中使用並說出詞語。

這個時期孩子能理解動詞,但說的會慢一些。詞彙量達到50個左右,開始說詞組。

18-24個月:會用詞組描述事情和環境,有了最初的語句形式。

家長不用糾結孩子所說詞語的內容,而要訓練他用句子來表達。

生活中多鼓勵孩子表達,多與他對話,但要注意句子語法的準確性,而且要自然進行,不能生硬的教。

24-36個月:早期造句階段。孩子說話不侷限此情此景,還能流利的描述非眼前發生的事。

可以使用代詞“你、我、他”,“上、下”等介詞,還有“好、壞、少、多”等形容詞,3歲左右,熟練掌握短句表達。

3-5歲:這裏的孩子應該可以使用簡單句,和較爲複雜的句子,掌握大部分語法結構。

這時孩子的詞彙量接近成人,也能理解部分詞語間的抽象關係。與他對話時要更注意將句子表達完整,可以給孩子起示範作用。

5歲以上:專家認爲5歲是語言發展的分水嶺,從5歲到12歲,句子的複雜化大幅提升,基本接近成人語言能力。

提升孩子閱讀與書寫能力的黃金期到了!大量有益的童書和音頻資料可以上陣啦。

孩子說話晚,是很多父母的心病!在小區散步,經常能聽到家長們互相問:你家孩子幾歲會說話的?

一聽別人家的早早就會,立刻焦慮不安,哎呀我家孩子不會有什麼病吧?

病理性原因造成的說話晚,肯定有,但真的只是少數。實在不放心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別自己瞎猜是不是有這病,那病。

大多數孩子說話晚,都是心理因素,或像我說的家長幫了倒忙。放心啦~人家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據說3歲多才會說話,你急什麼?

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節奏,溫和引導,提供養料。總有一天,他會噼裏啪啦說個不停,指不定那會兒你還嫌他話多~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