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孩子爲啥突然變成“小結巴”?這幾種情況家長要留意

孩子爲啥突然變成“小結巴”?這幾種情況家長要留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些家長髮現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小結巴”了?原本說話說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長大後會不會也還是這樣?孩子結巴需要干預嗎?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科 徐寧主任醫師

“媽媽,我,我,我……”有一些家長髮現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小結巴”了?原本說話說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長大後會不會也還是這樣?需要怎樣去幹預呢?

2-5歲發生率最高,多數可自然消失

孩子爲啥突然變成“小結巴”?這幾種情況家長要留意

結巴,醫學上稱之爲口吃,是一種常見的言語流暢性障礙,也是一種複雜且多重的言語障礙,表現爲音節重複、拖長、卡殼等,有些還可伴有眨眼、清嗓、面肌搐動等附加動作與行爲,甚至因口吃而出現羞恥、內疚、恐懼、焦慮等社交異常心理。

口吃在幼兒學話階段約有5%的孩子會有出現,其中2-5歲發生率最高,這也是孩子語言發展較快速的時期,而後逐漸降低,至12歲時就很少發生了,有報道,口吃發生於3-7歲時的佔57.4%,年齡擴大範圍至2-10歲達80.1%。

在這些口吃的兒童中,約2/5的爲發展性口吃,這種口吃多僅會出現一、二個月,在進入小學之前一般會自然消失。另外有2/5的良性口吃會持續一、二年,稍長後(延至11歲)口吃才消失,也就是說,大概有80%的兒童其口吃能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的去治療,而真正變爲慢性口吃需要得到治療的僅約佔1%。

發展性不流暢與真正的口吃不同,出現這幾種情況需加以注意

孩子爲啥突然變成“小結巴”?這幾種情況家長要留意 第2張

口吃的發生,與遺傳、腦神經系統障礙、心理因素、模仿、暗示等因素密切相關,另外,還有一些孩子會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因對有語義的信息提取不足而出現暫時性的口吃,如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孩子想說的句子變長了,他們小腦袋裏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他們所掌握的語言還不足以得心應手地把想說的內容表達出來,從而出現了語言的不流暢。

發展性不流暢,多爲語言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的現象,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失,對於學語言過程中出現的發展性不流暢,家長可以無需刻意提醒孩子“這個問題”,否則,他們在成人的一再提醒下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就會開始試圖努力停止重複說話,甚至會因覺得自己說話方式不對而產生了壓力和焦慮,甚至開始變得拒絕說話了。家長需要做的是,耐心、專注地等孩子說完,不要去打斷他,也不要不耐煩地替他把沒說完的話說完,儘量減少孩子口語表達時的外部壓力,同時家長平時說話時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語速、話語長度和複雜性以及語氣等,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輕鬆的語言表達環境。

但如果孩子出現以下一些特徵時,那麼,爸爸媽媽則需稍加留意:

①在自由玩耍的情境中,孩子每100字中有5次說話中斷。

孩子爲啥突然變成“小結巴”?這幾種情況家長要留意 第3張

②每個詞的音節重複次數爲兩次或更多。

③拉長音的長度爲2秒或以上。

④說話時氣流常常中斷,說話過程中出現不適當的停頓,想說卻沒有聲音發出。

⑤發聲姿勢不恰當,伴有眨眼、清嗓、面肌搐動等附加動作與行爲等。

⑥語速比正常快,聲音明顯緊張,跟人說話時目光接觸搖擺不定等。

⑦4年內口吃超過三個月。

如果家長對照後發現孩子在口吃的過程中存在有上述情況,可以帶孩子到醫院給醫生看看,口吃的早期診斷通常是通過收集醫生、父母和兒童生活中有重要影響的其他人的意見來進行診斷的,必要時需對口吃的寶寶進行治療。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