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得之前有一個夫妻檔的綜藝節目《爲她而戰》,節目組找來了一臺分娩鎮痛模擬機,讓王嶽倫和陸毅體驗了一把生孩子的鎮痛。原來,這位產婦在生產之前就早已瞭解了分娩的痛苦,爲了減輕疼痛,在進產房之前,就和老公商量好了,…

原標題:“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分娩之痛,恐怕只要是生過孩子的母親,都會永生難忘吧。

有人說,這種痛就像是同時斷了十二根肋骨,也有人說像是被人用大錘掄小腹,而且是持續掄,因爲這種痛可以持續8-24個小時......

但遺憾的是,作爲孩子的爸爸,寶爸們卻不能切身體會這種痛,因而常有不少寶爸會不以爲意,甚至不負責任地說:“不就是生個孩子嗎,至於這麼矯情?”

記得之前有一個夫妻檔的綜藝節目《爲她而戰》,節目組找來了一臺分娩鎮痛模擬機,讓王嶽倫和陸毅體驗了一把生孩子的鎮痛。

結果不到10分鐘,王嶽倫就已是不停冒冷汗,五官都擠到了一起,甚至疼出了眼淚。而體驗了十級痛感的陸毅更是直呼:“大夫,快給我剖吧!”

“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其實醫學上將痛的程度分爲了十二個等級,而最高級的,就是產婦分娩時的疼痛。

爲了減輕產婦的這種痛苦,無痛分娩應運而生,一針無痛針下去,立馬起到鎮痛的作用。這本身件對產婦來說極好的事情,但現實卻是,大部分時候,產婦想打無痛針卻做不了自己的主!

前不久在網上就有一段小視頻,引起了無數網友們的關注和熱議:一位產婦剛生產完從產房出來,沒有選擇臥牀靜養,而是飛奔下牀,拿起拖鞋就要暴打丈夫。

“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第2張

是什麼事情能讓一位剛生完孩子,身體虛弱的寶媽做出如此過激的行爲?

原來,這位產婦在生產之前就早已瞭解了分娩的痛苦,爲了減輕疼痛,在進產房之前,就和老公商量好了,等自己的各種生產指徵都符合的時候,就讓老公果斷簽字打無痛針,減輕痛苦。

但誰能想到,當產婦躺在產房裏準備上無痛的時候,婆家卻突然不同意了。

因爲婆婆認爲打無痛針對將來的寶寶不好,便找各種理由拒絕,並且還說服了兒子。產婦的丈夫最終拒絕簽字,導致躺在產房裏的產婦無法使用無痛針。最終只能強忍劇痛,拼盡全力生下了寶寶,但也攢下了一腔的怒火,出了產房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丈夫揍他一頓。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穿着病號服的產婦一臉怒氣衝衝地走出病房就要打人的架勢,一旁的三名護士齊上陣都攔不住,最後這位產婦更是直接脫下鞋子,向老公丟去。

“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第3張

不少網友們看完這段視頻之後都是紛紛留言評論道:“第一次見到生完孩子就能下牀打人的產婦。”“這是被氣到什麼程度纔會剛生完孩子就出來和老公算帳。”

其實,無痛分娩技術的研究應用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美國的使用率更是高達80%以上,但引進中國後的使用率卻不到10%。可以說,在中國,無痛分娩一直都在被誤解。

李銀河曾說過:產婦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爲產婦減輕痛苦,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種生育文明。

那麼,無痛分娩到底是什麼?

“無痛分娩”在醫學上又稱之爲“分娩鎮痛”,是指用某些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

包括非藥物鎮痛法(如拉瑪澤呼吸、精神安慰、水中分娩)和藥物陣痛法,目前應用較廣泛、效果理想的是椎管內鎮痛。

不過並不是說無痛分娩就一點都不疼,只是疼痛較爲輕微,絕大多數產婦都能耐受。

“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第4張

無痛分娩會影響到寶寶嗎?

安全,是無痛分娩最大的優勢。由於麻醉師所用的藥物濃度極低,僅相當於剖腹產手術的1/5~1/10。既可以達到減輕或避免分娩疼痛的效果,又不會影響到子宮的規律收縮,對胎兒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反倒是正常分娩的情況下,有些產婦可能會由於達到了人體的極度疼痛值而釋放的兒茶酚胺,這是一種不利於產婦和胎兒健康的物質。

所有的產婦都可以選擇無痛分娩嗎?

雖說無痛分娩的適應人羣非常廣泛,大多數產婦都可以選擇採用無痛分娩,但並不是說人人都適合無痛分娩。

“最剛產婦”:被婆家拒絕打無痛,生娃後滿腔怒火衝出產房打老公 第5張

通常來講,想要無痛分娩,還得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經醫生評估,無陰道分娩禁忌症、椎管內麻醉禁忌症;

各項檢查通過,顱內壓、凝血功能等正常;

無鎮痛、鎮靜藥物過敏或成癮史;

而且,無痛分娩也是有禁忌症的,比如產婦有發高燒、妊娠期心臟病等,就不推薦採用無痛分娩。

因此,如果準媽媽們計劃選擇無痛分娩,一定要先諮詢下相關醫生,在醫生的指導和評估下進行。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