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急救措施 >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趕緊把孩子送去了醫院,結果當醫生用食道鏡一看,發現孩子的食道里有一個魚刺狀異物,魚刺周邊血肉模,儘管後來醫生們全力搶救,最終也沒能挽回這個孩子的生命。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如果能及時告訴醫生孩子吞魚骨的意外,估計孩子就不會丟命了!

魚卡喉嚨,不建議吞食東西!

吃魚時被魚刺卡住,最初的位置一般都比較淺,最常見的就是在扁桃體附近,如果及時就醫或夾出很容易解決。相反,採用吞食物等土辦法,會把魚刺越擠越深,刺入黏膜內,同時也可能把魚刺推入咽喉部、食管,導致魚刺更難取出。

另外咽喉食管周圍有許多大血管,魚刺刺傷血管後可造成大出血,或者刺破黏膜造成感染、化膿、形成膿腫,最後可引致感染危及性命。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第2張

◆ ◆ ◆

面對孩子卡魚刺時,正確做法是:

1觀察魚刺位置:可以讓孩子張開嘴巴,大人用手電筒等觀察魚刺的位置,如果張開嘴就能看得見魚刺,在固定孩子嘴巴的前提下,大人可用筷子或鑷子夾出來。對於看不見魚刺的情況,大人最好還是帶孩子到醫院,讓醫生處理。

2如果魚刺較小:大人可用乾淨的手指或筷子伸進嘴裏壓住舌根部,使孩子噁心嘔吐,最好能大吐,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小魚刺也就隨食物一起出來了。

3如果魚刺較大:如果不清楚魚刺大小,或者知道魚刺很大,大人千萬不能讓孩子吞食東西,也不能盲目讓孩子嘔吐,必須及時到醫院,讓醫生處理。盲目吞食或嘔吐,可能讓魚刺刺破孩子的咽喉和食管,造成更大的傷害!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第3張

除了被魚刺卡住之外,還有很多食物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氣管被異物堵住,而家長一般對孩子並不限制,殊不知這恰恰成了孩子們的健康隱患。

1.果凍吞食果凍容易發生意外,家長們千萬不能大意!在給小孩吃果凍的時候,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後再給小孩食用。

糖、糖果QQ糖個體較小,且有彈性,如果邊吃糖邊說話,很可能不巧就卡在氣管中,容易引起窒息。如果寶寶未滿2歲吃QQ糖的危險較大,最好不要給寶寶吃。

3.魷魚絲纖維過長,咬感過硬的零食,包括魷魚絲、牛肉乾都不適合給小孩吃。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第4張

4.花生醬黏稠度過高,不適合小孩吞食。

5.堅果類花生仁、瓜籽仁、杏仁等顆粒小,寶寶牙齒未長全,不能將它們充分嚼碎,如果吃時不小心,很可能吸入氣管。因此2歲以下寶寶不要喂吃整粒的果仁食物,可把果仁碾碎放在粥裏。

6.小巧水果小巧圓形但裏面帶核的水果並不適合整個給小孩食用,可剝開去核後再給小孩食用。在孩子吃龍眼、葡萄、李子、櫻桃等食物時,要讓他坐在一處安靜地吃,並提醒寶寶慢慢吃。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第5張

7.多纖維蔬菜維纖多且不易咬爛的蔬菜不適合寶寶吃,如芹菜、豆芽。

8.大肉塊大塊的肉塊小孩無法咬爛,若強吞下很容易噎到,應該切成薄肉片或肉丁。

9.長面太長的麪條小孩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烹調時可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氣管異物的發生以1~3歲的嬰幼兒居多,佔90%以上。孩子的喉嚨及氣管有一個特徵,就是敏感性和保護性差,感覺較成人遲鈍。孩子嘴裏有東西,大哭或大笑,一不留意,異物就容易進入氣管。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第6張

當孩子發生異物嗆入氣管時,家長千萬別驚慌,首先應清除孩子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建議試用下列手法誘導異物排出:

1推壓腹部法:

將患兒仰臥於桌子上,搶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臍與劍突之間,緊貼腹部向上適當加壓,另一隻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內適當加壓,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內壓力,反覆多次,可使異物咳出。

2拍打背法:

立位,搶救者站在兒童側後方,一手臂置於兒童胸部,圍扶兒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間區脊柱上給予連續、急促而有力的拍擊,以利異物排出。

3倒立拍背法:

適用於嬰幼兒,倒提其兩腿,使頭向下垂,同時輕拍其背部,通過異物的自身重力和嗆咳時胸腔內氣體的衝力,迫使異物向外咳出。

4海姆立克急救法:

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資深的外科醫生。他經過反覆研究和多次的動物實驗,發明了利用肺部殘留氣體,形成氣流衝出異物的急救方法。

救護者站在患兒身後,從背後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患兒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裏向上擠壓,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孩子被魚刺卡住喉嚨,當媽的竟敢叫他大口吞飯 第7張

寶寶被魚骨卡住是很多家庭中很常見的情況,家長們一定要學會如何急救知識。如果判斷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就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