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孩子磕磕碰碰,處理誤區多

孩子磕磕碰碰,處理誤區多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磕磕碰碰,處理誤區多

孩子難免磕磕碰碰,如果處理及時,外傷可以很快癒合,不會對皮膚美觀乃至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影響,但如果處理不對則可能危害很大。

誤區1:用酒精、雙氧水等消毒劑清潔傷口。酒精和雙氧水對正常組織均有較強的刺激性。酒精可能會損傷正常組織,雙氧水因其強氧化作用,可能會燒灼皮膚,都不建議使用。清潔孩子的傷口最好用碘伏或活力碘、絡合碘等性質溫和,對組織刺激性小的消毒劑,並結合創面生理鹽水沖洗。碘伏可用於皮膚、黏膜的消毒,對於擦傷、裂傷、擠壓傷、燒燙傷等一般外傷效果好。與碘酒、酒精相比,碘伏帶來的刺激性疼痛較輕微,更易於被患兒接受。另外,以前常見的紅藥水(含汞,有毒)、紫藥水(動物實驗表明可能致癌)、碘酒(含乙醇,有刺激性),都已很少使用。

誤區2:該暴露的傷口包紮了。這種說法大多數是來自對“破傷風”的錯誤理解。我們常說的“破傷風”是由於破傷風桿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陣發性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並不是很多人望文生義所理解的“怕見風”。對部分傷口而言,紗布等敷料的確能起到保護傷口的作用,但對於擦傷或某些滲出、分泌物較多的傷口,不做包紮而採用“晾”的方法,及時排淨滲出及分泌物,保持創面乾燥,才更有利於傷口癒合。傷口需要包紮還是暴露,應遵醫囑。

誤區3:啥傷口都用創可貼。一般來說,根據孩子皮膚破損的程度和部位不同,應採取不同的辦法。如果皮膚破損程度不大,只是小擦傷、裂傷或輕度燒燙傷,可以直接暴露傷口;如果受傷部位在顏面部、會陰部,一般也應直接暴露傷口,以免影響傷口癒合;如果受傷部位是手掌、腳部等易摩擦的部位,或傷口較深,建議用消毒紗布包紮。需要注意:滲液較多的傷口應每天更換紗布敷料,一般傷口可2~3天更換一次。只有保持傷口清潔、乾燥,才能保證消毒安全,減少感染風險。

誤區4:傷口癢,就是快好了。有些孩子在傷口癒合後期會出現搔癢,一般傷口在癒合過程中,因爲神經末梢逐漸長入,會有局部癢感,但傷口周圍皮膚的癢也可能是由於不當包紮導致的。常見的情況有:污染的紗布等敷料造成局部皮疹導致發癢,膠布、敷貼、藥物過敏導致發癢等。有些孩子會忍不住抓傷口,可能引起傷口出血或造成傷口延遲癒合,甚至繼發傷口感染而出現較明顯的疤痕。除了勤換敷料、及時清除痂皮外,也可以用碘伏等外用消毒水塗擦傷口,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搔癢。

誤區5:傷口“流水”等於“感染了”。傷口在癒合過程中可能出現正常的滲出及分泌物,最常見的是淡黃色清亮的液體,多是血清或正常的組織滲液,不必做特殊處理。然而,一旦傷口出現黏稠、渾濁的滲液,伴隨傷口紅腫、疼痛,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應儘快就醫。

誤區6:撕膠布時動作要快。這樣很可能引起傷口再次撕裂。應該將膠布順着毛發生長的方向慢慢地撕下來,如果很難撕,可以蘸酒精或水在膠布周圍輕拍,令黏合物鬆散易撕。

誤區7:縫針會留疤,不縫針就不留疤。無論兒童還是成人,對於絕大部分嚴重傷口,只有縫合才能達到組織的準確對合,爲傷口癒合提供良好條件。如果不做縫合處理,僅依靠傷口本身的收縮和結痂,必然會遺留明顯的瘢痕。只有很少一部分外傷,傷口本身非常表淺,沒有明顯污染,組織對合很好,才考慮不做縫合處理。要注意的是,及時徹底清創和定期換藥很關鍵。

特別要提醒的是,發生下面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受傷部位腫脹明顯、出血較多,有較大、較深裂傷需要縫合;重物砸傷或擠傷後,皮膚出現瘀紫、破裂甚至疼痛劇烈;傷口部位有異物,清洗不乾淨;動物咬傷;被細長的玻璃片、針、釘子等刺傷,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較大面積的燒燙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