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你知道爲什麼以及如何護理嗎?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你知道爲什麼以及如何護理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是怎麼回事?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要如何護理?小編今日要分享的是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的護理方法~

一、寶寶流口水生理現象

1、寶寶正常狀態

寶寶在很小的時候流口水屬於很正常的狀況,因爲他們的咀嚼能力以及顏面肌肉收縮的力量都比較弱小,導致嘴巴總是合不上,所以纔會有流口水或者吐泡泡的情況出現。

2、新生兒反少見

小寶貝吐泡泡爲唾液腺所分泌的液體,但是新生兒期由於唾液腺尚不發達,因此分泌的口水量較少,通常新生寶寶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流口水的狀況的。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你知道爲什麼以及如何護理嗎?

吐口水

3、食物刺激腺體

寶寶約4~5個月大左右時,因爲開始添加輔食,而飲食裏面慢慢補充了含有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材,當唾液腺體遭受到此些食物的刺激,口水分泌量就顯著增加。

4、口腔小而且淺

又因爲嬰幼兒的嘴巴小而淺,吞嚥的反射功用還不健全,無法利用吞嚥動作來調節口水分泌量,因此只要口水一多,就會往嘴巴外面流了。

5、吸吮手指物品

此外,許多小寶寶都很愛把手或者其他東西往嘴裏面塞甚至啃咬,如此一來也刺激了唾液腺體的分泌,讓口水量不斷增加。

6、長牙刺激唾液

約6~7個月左右的寶貝,開始要長出第一顆牙齒了。當乳牙長出時,小牙會頂出牙齦往外生長,會引發牙齦組織略微腫脹不舒服,所以刺激牙齦上的神經組織,造成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量。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你知道爲什麼以及如何護理嗎? 第2張

7、停止分泌歲數

因爲每位孩子的生長髮育狀態不一樣,發育較快的孩子大概一歲半左右就會停止流口水;基本上大多數的寶寶於兩歲以前,都會由於肌肉運動作用的成熟,可慢慢有效控制吞嚥動作而停止流口水。

二、寶寶流口水利弊分析

1、潤滑減緩發炎

在寶寶的新牙齒準備要衝破牙肉組織時,多少會導致組織的腫脹而產生疼痛感,多一些口水能夠起到潤滑效果,降低牙齒周邊容易發炎的情形。

2、刺激味蕾吞嚥

唾液能保持口腔溼潤,也能夠刺激發孩子的味蕾,更能促使吞嚥動作的完備,甚至有促使嘴脣以及舌頭的活動,幫助語言能力的開展。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你知道爲什麼以及如何護理嗎? 第3張

跟螃蟹一樣吐沫

3、自然清潔抗菌

口水可以維持口腔與牙齒的潔淨,也有抗菌效果,因爲唾液能夠於牙齒表層,形成一片沒有細胞成分的薄膜,可幫助預防蛀牙問題的產生。

4、酸性好壞都有

因爲口水偏弱酸性,且裏頭含有些消化酶與其他物質,而在口腔裏面因爲有粘膜的防衛,所以不會侵襲到內部深層;不過當唾液外流於皮膚時,就容易有腐蝕皮膚外面的角質層。

5、肌膚髮炎病症

寶寶皮膚太嫩,容易因爲太多口水,而有發炎、溼疹等相關的皮膚病現象。若孩子到了兩歲後,唾液分泌狀況依然很多,不只會影響到外觀,還可能影響到寶寶的語言以及和社交能力,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三、嬰兒口水過多的護理

1、護理口腔周圍

寶寶口水流得較多時,媽媽注意護理好寶寶口腔周圍的皮膚,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兩遍。讓寶寶的臉部、頸部保持乾爽,避免患上溼疹。

寶寶愛流口水吐泡泡,你知道爲什麼以及如何護理嗎? 第4張

2、塗嬰兒護膚膏

口腔中的一些雜菌及唾液中的澱粉酶等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護理,口周皮膚就會發紅,起小紅丘疹,這時需塗上一些嬰兒護膚膏哦。

3、柔軟手帕擦嘴

不要用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寶寶的嘴邊抹來抹去,容易損傷皮膚。要用非常柔軟的手帕或餐巾紙一點點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讓口周保持乾燥。

4、掛全棉小圍嘴

爲了防止口水將頸前、胸上部衣服弄溼,可以給寶寶掛個全棉的小圍嘴,柔軟、略厚、吸水性較強的布料是圍嘴的首選。

5、可以適當用口咬膠

寶寶在乳牙萌出期齒齦發癢、脹痛,口水增多,可給寶寶使用軟硬適度的口咬膠哦,6個月以上的寶寶啃點磨牙餅乾,都能減少萌芽時牙齦的不適,還能刺激乳牙儘快萌出,減少流口水。

四、以下幾種情況千萬別輕視

1、口角有長水泡

寶寶可能得的疾病是口腔潰瘍或者口腔炎。因爲口腔潰瘍比較疼,因此寶寶可能會拒絕吃飯或者出現吞嚥困難,寶爸寶媽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比較軟爛的流食食用。

2、發燒及流鼻涕

可能是咽喉炎或者扁桃體炎,扁桃體炎往往會伴隨着咽喉部的紅腫不適,從而導致寶寶吞嚥困難。這時候,建議父母讓寶寶多喝水,必要時上醫院檢查。

3、口角出現潰瘍

寶寶患上的可能是水痘或者手足口病。寶寶在感染水痘或者手足口病後,可能在口腔或者舌頭上出現潰瘍,因爲潰瘍會很疼,所以寶寶就會表現出吞嚥困難。

4、行爲異常表現

當寶寶流口水的同時,還伴有行爲異常,如昏迷等,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寶寶有可能是患了神經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經麻痹,腦膜炎後遺症等。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