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一感冒就查血常規?別再糾結細菌還是病毒了!

一感冒就查血常規?別再糾結細菌還是病毒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冒、流感還有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一年都難免遇到那麼幾次。病毒、細菌是這類疾病的主要病原體,病毒感染基本就是靠抵抗力等着自愈,細菌感染則可以考慮服用抗生素來協助。而判斷到底是什麼感染就變得很重要,日常看病中,我們總是靠驗血看結果來作爲是否服用抗生素的依據,這樣做準

一感冒就查血常規?別再糾結細菌還是病毒了!

感冒了......細菌?病毒?

感冒了,會不會是細菌感染?這可能是很“中國特色”的一種焦慮感。中國人的上呼吸道感染是最麻煩的一類疾病,並不是因爲體質差異,而是因爲現代醫學、傳統醫學、民俗的“文化融合”把我們對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搞的一團糟。我們曾經寫過,“感冒”既不是現代醫學概念,也不是傳統中醫理論,只是前朝公務員偷懶的假條用語而已。

由於來自一個俗語而非醫學概念,感冒會把一大堆不同的疾病揉在一起說,只要出現咳嗽、發燒、流鼻涕、有痰等等症狀中的一種或者幾種,就可以被叫做感冒了。如果你認可了這種混搭風,再想區分病因是什麼就更難了。

解決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的建議是:快刀斬亂麻,忘掉各種奇怪的“”XX感冒”類型,確認“感冒是病毒感染的”。如果非要細分,分爲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性感冒(Flu)吧,全當爲未來國際接軌做個鋪墊。否則以後寶寶長大留學移民去國外看病,拿“我得了Viral Cold 還是 Bacterial Cold?”去爲難老外醫生就不太好了。

當你發現寶寶開始有標準的感冒症狀,別想太複雜,正常護理,緩解症狀,等待自愈。也許最開始的時候你會擔心,但一兩次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真的並不需要抗生素或者其他“感冒沖劑”之類的,寶寶的感冒也會自己按部就班的好起來。

而假如你還是放不開“感冒是不是細菌的”這個問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殘酷,因爲你沒辦法得到準確的答案。

並不準確的血常規

因爲我們總在糾結細菌還是病毒,因此感冒生病跑去醫院測個血常規,來判定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似乎已經成了醫療流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以至於一些同胞出國期間患上呼吸道感染去看病,面對醫生不驗血就開藥或直接轟你回家這事,總有那麼點不適應。

中國社會總被批判缺乏科學精神,這不多的科學精神中又有很多被我們浪費在驗血上面了,從微量元素、基因測試到感冒血常規,似乎我們恨不得能從血項數據裏面分析出生辰八字出來。其實驗血結果並不能準確地指出病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因此在國外很少遇到我們這種,“咳嗽發燒了?先驗個血吧”,聽上去好像NPC任務被觸發的常規對白。

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或者C反應蛋白等等,這些數值可以作爲醫生整體判斷感染源是病毒還是細菌的一個參考,但很多時候相關數值的特徵並不明顯,甚至會混亂。

血常規並非決定性的。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如果把診斷的依據完全寄託在驗血上,錯判或者濫用藥物的風險就會變高——僅僅看到驗血數據不夠鮮明,就直接判定爲“細菌+病毒合併感染”,這並不罕見。

血常規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準確,那醫生要怎樣判斷呢?

細菌感染常用判斷方法

相對準確的是病原體的培養檢查,不過也不能100%的準確判斷出病人的感染來自病毒還是細菌,而且這種方法還費時費力,所以一般初次就診時馬上用到的不多。

簡單的區分細菌和病毒,更多還是醫生依靠經驗和病人的症狀來判斷,比如:

細菌感染的症狀相對更有侷限性,症狀更趨向於集中在身體的某個部位,而病毒感冒的症狀往往是噴嚏、咳嗽、鼻涕或者身體其他不適情況一起出現。

或者來自痰的情況:在西雅圖Virginia Mason醫療中心的一次大規模研究中顯示,清、白色的痰液的化驗結果中,細菌培養陽性的比例很低。而黃、綠色的痰液化驗結果中,細菌培養陽性的比例則在50%左右。換句話說,痰液黃綠色時,細菌感染可能性較高。

普通感冒中的發燒比較少見和溫和,流感會常見高燒並持續幾天,但如果出現嚴重的高燒不退情況,則需要考慮是嚴重的細菌感染可能。

在美國兒科學會的上呼吸道感染指南上,也列出了三種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竇炎,急性咽炎的一些經驗判斷方法。中耳炎的判斷來自耳部感染症狀,而鼻竇炎和咽炎則是:

一感冒就查血常規?別再糾結細菌還是病毒了! 第2張

急性細菌性鼻竇炎:

早期病毒感染症狀改善後,又出現重新發燒、或發燒加劇,或鼻涕、白天咳嗽等惡化情況;

出現膿狀鼻涕,發燒超過39度等嚴重情況;

鼻涕、咳嗽等症狀出現10天以上而且沒有好轉。

急性細菌性咽炎:

在發燒、扁桃體紅腫、沒有咳嗽、扁桃體滲出液/紅腫、前頸淋巴結腫脹/疼痛,等症狀中出現2種或以上情況,可以考慮做A羣鏈球菌檢查。

不過,這些經驗也不是絕對準確,而且是給醫生看的,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些當做科普知識學習就好,並不需要每次生病,都按部就班地拿來判斷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一方面是因爲正常情況下,大部分都會是病毒感染,每次去判斷的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即便自行判斷出細菌還是病毒,也不意味着你在處理上需要走截然不同的兩條路。

細菌感染不等於要吃抗生素

大部分家長想了解是否爲細菌感染,是爲了選擇吃不吃抗生素。但細菌感染≠吃抗生素。普通感冒可以自愈,一般的細菌感染也可以被我們的免疫系統搞定,抗生素的使用更多是應該有針對性的幫助我們戰勝嚴重的細菌感染問題。

輕微的感染,無論來自病毒還是細菌,都不需要害怕;而嚴重的感染,無論來自病毒還是細菌,都需要提高警惕。所以家長的精力,別浪費在判斷細菌還是病毒,而是更多關注孩子的感染是否嚴重到需要去就診吃藥。

去不去醫院?3個月以內的寶寶出現感染症狀都要及時就診,3個月以上的寶寶,則根據症狀來決定:連續高燒不退,持續幾天發燒沒有減輕,病情持續一週以上仍然沒有好轉,精神異常,脫水,萎靡困頓,呼吸困難、昏睡,出現幻覺等等時候,就需要趕快去醫院檢查。

當然如果家長無法確定又很擔心,去醫院也是合理的方式,緩解病人或家屬的心理焦慮也是醫生的工作範疇之一。不過這樣的時候,建議儘量選擇一個能和你充分詳細溝通,解答你困惑的問診對象,而不是去打攪一個忙得要死,只能給你2分鐘的急疹醫生。

服藥也是一樣,相關情況下,在家自行服藥的目的是爲了緩解寶寶的症狀,讓他更舒服一點。

建議

中國社會有着長期的“細菌感染恐懼症”,加上醫學實踐中“消炎藥萬能”的習慣模式,濫用抗生素的問題仍然嚴重。事實上,病毒以及輕微的細菌感染並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目前醫院常用的血常規方法,並不能準確的判斷細菌或者是病毒感染,必須結合患者的症狀來進行綜合判斷。單獨看驗血結果就下結論是什麼感染,同樣可能會造成藥物錯用、濫用的問題。

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細菌感染的情況較少。即便是細菌感染,也不意味着是需要服用抗生素的嚴重細菌感染。家長應該依據孩子的症狀表現來判定是否需要就診服藥,而不是細菌vs病毒二分法。

至於看病的事情,理想狀態下,家長只要做幾件事:1,瞭解什麼是嚴重到需要就診的症狀;2,找到靠譜的醫生充分溝通;3,聽醫生的話。我們知道在中國現實的情況下,2和3都很難,請諸君繼續努力。

參考資料:

Sputum Color: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Clinical Practice (Respir Care 2008;53(4):450 – 454.)

AAP:Principles ofJudicious Antibiotic Prescribing for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Pediatrics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