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發生輪狀病毒腸炎該怎麼辦?需要快速止瀉嗎?

寶寶發生輪狀病毒腸炎該怎麼辦?需要快速止瀉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輪狀病毒腸炎是怎麼回事?寶寶發生輪狀病毒腸炎該怎麼辦?需要快速止瀉嗎?接下來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吧。

在我國,每年秋冬季節都有一個嬰幼兒腹瀉的發病高峯,被稱爲「秋季腹瀉」,在 1973 年前一直病原不明,直到澳大利亞學者 Bishop 發現了輪狀病毒(1975 年被國際病毒學會正式命名),這才被病原學研究所證實,「秋季腹瀉」中 40~60% 以上爲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的「輪狀病毒腸炎(rotavirus enteritis)」。

輪狀病毒腸炎好發於每年 10 月~次年 2 月寒冷的秋冬季節,主要發生於 5 歲以下兒童,尤其是 6 個月~3 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爲 6 個月~2 歲,且最嚴重。引起輪狀病毒腸炎的病原菌大多是 A 組輪狀病毒,其次是 C 組輪狀病毒。

臨牀表現

輪狀病毒腸炎的潛伏期一般爲 24~72 小時,起病多突然,大便每日 3~10 餘次,甚至多達數十次,可伴有腹脹和腸鳴等。排便急且量多,糞質呈黃綠色或淺綠色的稀薄水樣或蛋花樣,偶有黏液,無膿血。在病初 1~2 天常伴有嘔吐、發熱,且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輪狀病毒腸炎可表現不一,輕重不一。輕者可無發熱,僅爲輕度腹瀉,甚至可能還無明顯症狀。重者可因持續嘔吐和水樣腹瀉、發熱而容易導致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甚至腸套疊等。

輪狀病毒腸炎除了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外,可能還會有呼吸道症狀(如 40% 的患兒可伴有咳嗽)、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如無熱驚厥)、心臟受損(心肌受累、心律不齊、心音低鈍等)、肝膽損害等相關表現。

輪狀病毒腸炎自然病程約 3~8 天,平均 4~5 天,少數可長達 2 周以上,一般預後良好,但脫水嚴重又未積極治療者亦可引起死亡,免疫缺陷者常因混合感染而轉爲慢性腹瀉或嚴重的疾病。

寶寶發生輪狀病毒腸炎該怎麼辦?需要快速止瀉嗎?

診斷

根據病史(注意發病季節)、臨牀症狀等可推測爲輪狀病毒腸炎,但若要確診,還是需要依靠實驗室技術,如電鏡技術、檢測輪狀病毒抗原、檢測輪狀病毒基因、病毒分離等。在症狀出現的第 1~4 天是收集標本檢測輪狀病毒最理想的時間,但有時排毒可持續 3 周,這取決於腹瀉的持續時間。

輪狀病毒腸炎一般無需常規行大便培養或血生化檢查,包括血電解質、BUN/Cr 或碳酸氫鹽檢查等。但當患兒出現以下情況時,需抽血行血生化檢查:

(1)有循環系統損害的重度脫水;

(2)可能存在高滲狀態的中度脫水;

(3)診斷不明確的中度脫水或存在其他病理因素;

(4)需靜脈補液時;

(5)≥ 12 小時無尿。

治療

輪狀病毒腸炎爲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治療主要在於補液以防治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等,而非快速止瀉,切勿搞錯重點。

輪狀病毒腸炎總的治療原則爲:繼續餵養,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合理用藥,加強護理,預防併發症。

1. 繼續餵養

飲食應根據患兒的年齡、食物喜好和病前進食習慣予以個體化安排。

2. 飲食調整

有嚴重嘔吐的患兒可暫時禁食 4~6 小時,在此期間不禁水,如果禁食期間仍頻繁或劇烈嘔吐,需注意有無腸套疊、腸梗阻等可能。禁食 4~6 小時後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則,儘快恢復患兒在腹瀉之前一直有在吃的正常飲食。

(1)母乳餵養的患兒應繼續母乳餵養,並可增加哺乳的次數和每次哺乳的時間,但乳母的飲食需注意儘量避免油膩/高脂、高糖飲食及易致過敏食物;

(2)<6 個月的混合餵養的患兒應該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和每次哺乳的時間;

(3)<6 個月的人工餵養的患兒可繼續喂配方乳,至少每 3 個小時喂一次,所謂的用於腹瀉患兒的特殊配方奶粉不應常規使用;

(4)>6 個月的患兒可繼續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如粥、麪條、稀飯、蛋、魚末、肉末、富含鉀的新鮮椰子汁和稀釋的新鮮果汁等。如未再嘔吐或不伴有嘔吐者,不可予以禁食,而是應繼續或儘快恢復原來已經熟悉的飲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少量多次餵養比大量少次餵養的耐受性更好。

建議給予與患兒年齡相適應的易消化飲食,包括澱粉類食物、水果和蔬菜、瘦肉、酸奶等;

香蕉(bananas)、米飯(rice)、蘋果醬(applesauce)和土司(toasts)的 BRAT diet 也是可以考慮的;

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新鮮椰子汁等是有益的;

避免餵食富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和高脂飲食(如油膩的肉湯、牛油果等),避免予含糖飲料(包括一般市售的或家庭自制的果汁、甜茶)、碳酸飲料(汽水、可樂等)、未稀釋的果汁或提神飲料,以及一些有刺激性的、利尿或通便的液體如咖啡、某些藥茶或沖劑等。

輪狀病毒腸炎可繼發有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而導致乳糖不耐受。

母乳餵養者一般可繼續予以母乳餵養,但若餵奶後迅速引起大量腹瀉,脫水體徵明顯出現或者惡化,應考慮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餵養,腹瀉好轉後再轉爲母乳餵養;

非母乳餵養者應重新予與患兒年齡相適應的飲食(包括含乳糖的配方奶),對疑似乳糖不耐受者可暫時予以改喂豆奶、澱粉類食品,或低(或去)乳糖配方奶粉,腹瀉好轉後轉爲原有餵養方式;

考慮乳糖不耐受者,應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餵養 2~3 周再過渡到普通配方奶;

對疑似的可暫時給予改喂豆奶、澱粉類食品,或低(或去)乳糖配方奶粉,時間 1~2 周,腹瀉好轉後轉爲原有餵養方式。

腹瀉停止後,逐漸恢復營養豐富的食物,並每日加餐 1 次,至少持續 2 周,如此,患兒可快速恢復體重和營養。如果患兒營養不良,在患兒身高體重恢復正常前,應一直給予額外的進餐次數。

3. 預防和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腹瀉一開始就要開始補液治療,輕~中度脫水優先選擇口服補液,重度脫水、嚴重嘔吐、伴電解質紊亂者予以靜脈補液。輪狀病毒腸炎引起的多爲等張或等張偏高的脫水,故糾正累計損失時一般宜用 1/2 張~ 2/3 張液補充。

(1)口服補液療法

液體攝入目標:15 mL/kg/1 h 或 60 mL/kg/4 h。

每次腹瀉或嘔吐後補充 10 mL/kg。

(2)基於體重的補液目標推薦量

寶寶發生輪狀病毒腸炎該怎麼辦?需要快速止瀉嗎? 第2張

口服補液鹽(ORS),是 WHO 推薦用以治療急性腹瀉合併脫水的一種溶液,一般適用於輕度或中度脫水無嚴重嘔吐者,而不適用於極度疲勞、昏迷或昏睡、腹脹者。

目前 ORS 有多種配方,WHO 2002 年推薦的是低滲透壓配方的口服補液鹽散(Ⅲ)。如果沒有口服補液鹽散(Ⅲ),也可以用兒童電解質溶液或口服補液鹽散(Ⅰ)、口服補液鹽散(Ⅱ),後兩者需要予以適當稀釋(糾正累計損失時可不予以稀釋)。

純母乳餵養者,如脫水不明顯,繼續母乳餵養,可增加哺乳的次數與每次哺乳的時間,如脫水較爲明顯,則需加服 ORS。

如果一時無法獲得 ORS 或患兒抗拒口服 ORS,可予以日常飲用液體(包括米湯、麪湯、稠粥等),或稀釋 4 倍的不加甜味料的果汁(非進餐時,飢餓則予平常的飲食)等,按照患兒的意願使用杯子、瓶子、匙、點滴器、注射器等;避免給患兒飲用軟飲料、碳酸飲料或未稀釋的果汁或提神飲料。

應注意的是,水、果汁、提神飲料和軟飲料等一般含鈉、鉀低而含糖量高,因此在補充脫水患兒丟失的水、電解質方面效果均不及 ORS。

(3)如患兒有以下情況時,需要考慮予以靜脈補液:

不耐受或拒絕口服或鼻飼補液、居家補液無效(如持續嘔吐或脫水加重)的中度脫水者;

所有重度脫水、持續頻繁嘔吐、伴電解質紊亂、進食困難的患兒均應予以靜脈補液。

4. 合理用藥

(1)止吐藥:對於頑固性嘔吐的患兒來說,可適當使用止吐藥輔助治療,使用前需權衡利弊,並注意限制其適應證以及使用劑量和療程。

(2)止瀉藥:輪狀病毒腸炎不應使用止瀉藥,無證據表明止瀉藥能有效緩解腹瀉,甚至無明顯改善,反而具有潛在嚴重的不良反應。

(3)益生菌:輪狀病毒腹瀉時,糞便中雙歧桿菌、糞桿菌、乳桿菌及腸球菌數量明顯下降,導致腸道菌羣失調。臨牀試驗結果顯示益生菌的使用可縮短腹瀉的持續時間並可減輕其嚴重程度,有助於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平衡,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功能。關於用益生菌治療方面缺乏一致的共識,推薦的證據等級也不高,但好在益生菌沒有與任何不良反應相關聯。

(4)蒙脫石散:爲腸黏膜保護劑,可與腸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可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可促進腸細胞的吸收與減少分泌功能等,可作爲輪狀病毒腸炎的一種輔助治療,尤適用於急性水樣便腹瀉及遷延性腹瀉,具體服用方法請參照說明書。

(5)鋅劑:WHO 建議腹瀉時補鋅,而且能進食後即可予以補鋅治療,每天補充元素鋅 10~20 mg,連用 10~14 天,可以縮短腹瀉的病程、減輕腹瀉的嚴重程度和降低脫水的危險,可以降低以後 2~3 個月內兒童再發腹瀉的危險。不同鋅製劑如硫酸鋅、醋酸鋅或葡萄糖酸鋅療效相同。因此,只需考慮鋅劑中的元素鋅含量是否合適和患兒是否能夠接受即可。

(6)抗菌藥:抗菌藥對於單純輪狀病毒腸炎無效,不應該常規使用。只有考慮輪狀病毒腸炎合併細菌感染時才需要予以相應的抗菌藥治療。

另外,改變腸道運動性或分泌的藥物、抗膽鹼能藥物、阿片製劑等都不推薦使用。

5. 加強護理

輪狀病毒腸炎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或空氣傳播,所以應強調加強個人手衛生,合理處理腹瀉患兒的大便、尿布、玩具等,應儘量避免「病從口入」、重複或交叉感染以及疾病的傳播。注意臀部護理,酸性大便容易刺激皮膚而引起尿布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糜爛。

輪狀病毒腸炎爲我國的丙類傳染病,在腹瀉發生的 2~5 天內糞便排病毒最高,大部分患兒糞便排毒時間持續 10 天,極少數可長達 2 月,慢性輪狀病毒腸炎者糞便中長期排病毒。一般來說,居家隔離即可,隔離時間一般爲 10 左右。

預防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腸炎(尤其是重型)最主要的措施,感染輪狀病毒後,75 % 可免於再次發生輪狀病毒腹瀉,88 % 免於再次發生重症輪狀病毒腸炎,待到年齡至 5 歲,患兒幾乎均已獲得對輪狀病毒的免疫力,5 歲以上小兒重症輪狀病毒腸炎少見。

因此,輪狀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爲 5 歲以下的小兒,尤其是 2 歲以下未曾感染過輪狀病毒的嬰幼兒。接種成功後可顯著降低輪狀病毒腸炎的發病率,降低重症腹瀉的發生率,但不能完全預防腹瀉的發生。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