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爲什麼孩子吃得多卻不長肉,寶媽表示這是爲什麼?寶媽說自家孩子吃飯挺乖,胃口也不錯,但就是怎麼吃都不長肉?

吃得多不代表寶寶吸收得多,想要寶寶穩定增重,還要看這四個字:營養密度。

營養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單位熱量爲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的濃度。

簡單來理解,就是食物中得有讓孩子吃飽有力氣的「能量」,還得有能讓孩子長身體的那些成分,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有的家長可能一直在給處於生長髮育關鍵階段的孩子吃低營養密度的食物。

當時看好像是吃飽了,但其實根本沒有多少營養,長此以往,自然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所以會感覺「明明寶寶吃了很多,卻還是不長肉。」

這些食物營養密度低

小心越吃越瘦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

很多家長喜歡給寶寶們吃米湯、粥、稀飯、果汁、肉湯這樣的流質半流質食物,認爲這種食物更好消化。

然而,這些流質半流質食物的營養密度極低。

咕嘟咕嘟就吃了一大碗肚子鼓鼓的,但一會又被消化了,寶寶就不停地在吃,這也就是爲什麼媽媽會覺得「寶寶胃口很好」。

媽媽們給寶寶準備食物時,一定要記住下面這個公式。

完整食物的營養密度>分解的食物

固體食物的營養密度>液體的食物

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來說一說。

1. 米飯>稀飯>粥>米湯

米湯、粥、稀飯,這些流質和半流質的食物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相比固體食物少得可憐。

給寶寶一碗粥,和給寶寶一碗軟飯,同樣的體積都能讓他們吃飽,但軟飯提供的營養是遠遠超過粥的。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 第2張

2. 水果>果泥>果汁

很多媽媽迷信自己榨的果汁純天然,「濃縮就是精華」。

美國兒科學會 2017 年最新的建議是,1 歲以內的嬰兒都不應該喝果汁。

在果汁裏成分最多的其實是糖分,和水果直接吃完全不能比。

寶寶喝多了還會嘴巴變刁,並且增加齲齒率和肥胖率。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 第3張

3. 肉>肉湯

在傳統觀點中,肉湯是一種很有營養價值的食物。

而事實上,肉湯的大部分營養仍然在肉中,湯裏面絕大部分是水,只有一小部分的脂肪、維生素、呈味氨基酸等。

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 1%~2%,而肉中的蛋白質在 15%~22% 左右。

很顯然,吃肉獲得的營養要大於喝湯。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 第4張

也許有些媽媽會擔心孩子太小,吃不動固體食物。

而事實上,1 歲後寶寶的小牙齒已經可以咀嚼磨碎固體食物了。這個時候再給他們吃 90% 以上都是水的食物,反而不利於鍛鍊寶寶口腔的咀嚼能力和吞嚥功能。

主食加點料,營養才豐富

明白了固體食物的營養密度高於流質和半流質食物,只是入門。

媽媽們只有正確搭配食物,才能讓寶寶在有限的胃容量下獲得更高的營養。

給寶寶們搭配輔食時,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一樣都不能少。

其中碳水化合物可以由傳統的米、面或者是粗糧以及根莖類蔬菜提供;優質蛋白質和脂肪來源則包括了乳製品、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魚肉、禽肉、蝦肉等白肉及一些貝殼類。

舉個例子,媽媽們給孩子吃麪時可以加入牛肉、胡蘿蔔和番茄。

寶寶吃得多卻不長肉是怎麼回事? 第5張

麪條作爲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牛肉作爲動物性食物提供優質蛋白質和脂肪,胡蘿蔔和番茄則作爲蔬菜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總之千萬不要給寶寶吃單一的食物。攝入的營養物質過於單一,也是不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的。

做飯時的小心機

蹭蹭提高營養密度

除此以外,媽媽們還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小技巧來提高每餐的營養密度,省時又費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用母乳代替水

比起普通的水,母乳會營養很多。

所以,給寶寶準備食物時,媽媽們可以用母乳替代水來衝調米粉;或是用母乳把麪粉做成小餅;給寶寶做燉蛋,也可以用母乳替代部分的水。

這樣做,不知不覺就提高了輔食的營養密度。

2. 有些東西寶寶不愛吃?那就換個方式

如果媽媽們自己做饅頭或麪包給寶寶吃,可以把蒸熟攪碎成泥的胡蘿蔔、紫薯、葉菜、黑芝麻粉等加入麪粉中做成各色饅頭、發糕和麪包。

既美觀,味道還獨特。這一招對於不愛吃蔬菜的寶寶尤其管用。

3. 打破固有思維,一起來開腦洞

媽媽們給寶寶準備食物時,一定要有勇於創新的精神。

例如給寶寶做雞蛋餅時,還可以加一些肉末、菜末和麪糊一起混合,做成的雞蛋餅也就擁有更多的營養啦。

營養密度看起來很高深莫測,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是在不斷地用到。

比如過年時那鍋什錦湯裏,有肉丸、魚丸、蛋餃、大白菜、鮮蝦、香菇、蘑菇……這種傳統菜餚也體現出了對高營養密度的追求。其實媽媽們只要平時在生活裏多留意,多用心,把這種小竅門巧妙地融入日常的生活裏,就可以給寶寶帶來更好、更有營養的搭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