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2022年冬至冷不冷

2022年冬至冷不冷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2年冬至是2022年12月22日,農曆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九。到了這個時候天氣冷不冷呢?

2022年冬至冷不冷?

冬至溫度較冷。

立冬開始正是進入冬季,此時正處於初冬,還不算冷,很多地方有時溫度還處於二十多度,有春天般的暖和,但到了冬至,冬季就過了一半了,此時溫度會持續下降,基本在冬至這天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爲寒冷,溫度也會更低。

冬至暖和過年還會冷嗎?

過年的時候還是比較冷的。

民間諺語有:“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等說法,但這些說法僅具有參考意義,不能代表往後的實際氣溫,而且冬至到過年還有一段時間,因此不能作爲判斷依據。

加上過年的時候時間還在二月份,此時處於立春時節,大部分地區仍比較寒冷,尤其是北方,要等到三四月份才逐漸變得暖和起來,所以即使冬至那天暖和過年也還是很冷的。

2022年冬至冷不冷

冬至吃餃子是爲了紀念誰?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爲了紀念屈原有吃糉子的習俗,而到了冬至這一天,吃餃子其實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東漢著名醫學家。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

東漢時期,南陽郡涅的張仲景,在告老還鄉退休的時候,正趕上那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

在白河兩岸,張仲景看到沿途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因爲寒冷,不少人耳朵僵凍潰爛,心不能忍,於是張仲景決心辭官爲民行醫。

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

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爲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藥就是“祛寒嬌耳湯”。

祛寒嬌耳湯當初其實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裏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麪皮煮熟。

麪皮包好後,樣子象耳朵,又因爲功效是爲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

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服用過後全身血液上涌,兩耳發熱,寒氣頓消。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

又說回當初,張仲景在長沙任職的時候,就在平時經常爲老百姓看病,很受羣衆的愛戴。

2022年冬至冷不冷 第2張

退休以後,長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鄉去看望。俗話說,醫生難治自己的病。

張仲景也是人,不是神。有一年,張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燈油就要燒乾了。

長沙來看望他的人說,長沙有一個風水很好的地方,想讓張仲景百年之後在那裏安身,可南陽的人不幹了,雙方就爭吵起來。

張仲景說:“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生於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以後,你們就擡着我的棺材從南陽往長沙走,靈繩在什麼地方斷了,就把我埋葬在那裏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張仲景駕鶴西去了。

壽終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當送葬的隊伍走到當年張仲景爲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的時候,棺繩忽然斷了。

大家按照張仲景的囑託,就地打墓、下棺、填墳。

兩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大大的,還在墳前爲他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聖祠。

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這天爲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爲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

“祛寒嬌耳湯”雖然現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經過歲月的沖刷,大家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了下來。

所以,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