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總是獨來獨往怎麼辦

孩子總是獨來獨往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娃變成“獨行俠”,放任不管孩子會變成“孤獨俠”,家長需重視。與衆不同,可是隨着孩子年紀日益增長,這部分寶媽卻發現事情好像並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總是獨來獨往怎麼辦

高冷的娃總是無法融入羣體,常常我行我素、特立獨行,一羣孩子在一起玩,可自家寶貝卻像個“獨行俠”一樣落單,孤單寂寞冷,“獨行俠”變成了“孤獨俠”,這才着急起來。

3歲娃總愛獨自玩耍,這正常嗎?

男孩兒小利今年3月剛好滿三週歲了,媽媽把他送去了幼兒園。如今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寶媽通過監控卻發現小利好像不太合羣。

當其他小朋友都在一起玩的時候,小利總是喜歡自己在旁觀看,有時也會跟隨大家哈哈大笑,但卻很少主動參與進去。即使拉進去玩也因爲害羞一會兒就跑出來了。

而更多的時候,小利明顯對其他運動器材感興趣,不是自己蹬三輪車,就是對着牆打羽毛球。寶媽開始覺得孩子是因爲到了幼兒園不太習慣所致,可是當家中來了小客人,小利獨自玩耍的習慣依然沒有太大改觀。

上週,同學領取了家中14個月大的寶寶,小利很懂謙讓,玩具和零食都讓着弟弟,可是卻不知道怎麼能帶動弟弟玩,站在一旁顯得手足無措。寶媽認爲小利“很沒用”,同學則說:“這麼大孩子知道什麼啊,不能指望他帶弟弟玩,你多慮了。”

小利媽媽也在想,真是自己多慮了嗎?

三四歲的娃,1/3 的時間在從事“非社交活動”

孩子的活動特徵是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在不斷變化的,想要判斷自家孩子是不是合羣,首先要對孩子的階段性特徵有所瞭解,重點考察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兒在與自己年齡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交往過程中感受、適應、協調和處理同伴關係能力的總和。

1、從種類上劃分:幼兒在遊戲中的同伴交往活動分爲六個等級,包括無所用心、袖手旁觀、孤獨的獨立遊戲、相互平行的活動、結伴遊戲以及合作的或有組織的原始遊戲。

袖手旁觀,是對同伴的遊戲行爲進行觀察,也能感知同伴的喜樂悲傷,但不會參與進去。

孤獨的獨立遊戲,孩子獨自進行的遊戲,只有娃自己參與,比如小利的蹬車、對牆打球都是。

以上三種,均屬於孩子的“非社交活動”,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將佔據1/3 的時間。

以此時間來大體判斷的話,小利的行爲其實尚屬正常,寶媽不必過於擔憂。

而相互平行的活動,指的是孩子在同伴的旁邊玩相似的遊戲,但並不想影響別人的行爲,也不希望自己的遊戲被別人影響,這是向社交活動發展的中間站,具有過渡性質。

結伴遊戲以及合作的或有組織的原始遊戲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交活動”,至少有兩個孩子參與,開始有互動,有組織,講規則,意味着娃開啓了社會功能。

2、從年齡上來看:同伴交往能力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高,並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呈現各自的特點。

拿幼兒園來說,從小班到中班娃的社交能力會有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從中班到大班雖然也在發展中,但增速並不明顯,屬於緩慢爬坡的階段。可以說,孩子從小班到中班是質的飛躍,而從中班到大班則是量的積累,這其實在爲孩子進入小學打下堅實的社交基礎。

3歲的孩子在社交中有些被動,還無法影響同伴的情緒和行爲,4歲這種感染力則會顯著增加,並且擁有了相對固定的平行遊戲夥伴。4歲開始孩子萌發主動社交意識,結伴遊戲和合作遊戲佔據了他們遊戲的主導地位。

4歲開始,孩子會覺得一個人玩遊戲太無趣,從而主動尋求其他的小夥伴進行玩耍。對平行夥伴的選擇上,要麼是在幼兒園中的同學,要麼是在其生活領域內的合得來的小夥伴,孩子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挑選夥伴了。

5歲的幼兒,對人的依戀已經從母親、家庭轉移到同伴身上了,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同伴交往上。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一天都悶在家裏,沒看到他喜歡的小夥伴,會感到非常不適應。

總之,學齡前的孩子同伴交往能力是逐步提升的過程,4到6歲是其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高峯期,家長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不過度憂慮,也不能忽視孩子的成長階段特點。

3、從性別上看:學齡前的兒童因性別的不同,同伴交往能力也會出現顯著的差異。

女生因爲語言表達能力強,心思細膩,語言交流的多,大多是在和善、友好地氛圍中進行遊戲,在大人看來比較有社交優勢。

男生則更愛好攻擊性的遊戲,行爲粗獷,互相多有身體接觸,因而也容易出現對抗和競爭,同伴關係要略低於女生,這也是由性別特點決定的。

當然了,每個孩子的發育早晚有差異,心智成熟度高的孩子,可能從3歲時起就像個小大人了,願意並且能夠主動參與到大孩子的遊戲中,而有的孩子都5歲了,還遲遲呆在自己的舒適權圈中走不出來,這就需要家長多觀察、多引導了。

孩子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家長要怎麼做?

有的家長怕孩子小小年紀會吃虧,對孩子實行過度保護,切斷了其建立自己社交圈子的機會;還有的家長本身就對其他的小朋友有歧視行爲,愛戴着“有色眼鏡”看人,不是嫌別的小朋友髒,就是說其家庭不好,人爲地阻斷了孩子的交往,最後卻發現自家娃變成了“孤獨俠”。

從小喜歡獨來獨往的孩子,如果家長沒有正確引導,長大後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常伴有孤獨、抑鬱、自閉等負面情緒,易形成自卑人格,在人際交往中吃虧,自己也不快樂。

如何解決孩子不願意與人接觸,家長試試這些方法!

1、父母引導孩子主動參與:如果孩子羞於參與集體活動,家長先帶頭參與進來,再引導孩子參與。等到孩子能適應遊戲的節奏了,家長再慢慢退出來,以欣賞和鼓勵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參與行爲。

2、爲孩子找到合適的角色: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當領導者,也並不是只有在遊戲中處於領導地位的孩子才值得誇讚。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爲其在組織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安排合適的角色,這樣寶寶才願意參與社交,而不是倍受打擊。

3、幫助寶寶搭建朋友圈:都有孩子的父母,可以通過定時聚會、聚餐等形式,幫助孩子搭建朋友圈,在孩子間互動的時候,留心觀察他和哪個小朋友“志同道合”,下一回就可以直接找這類的小朋友玩。

4、教授孩子社交技能:教會孩子分享,掌握基本的禮貌用語,善於並樂於幫助他人,能理解別人的意圖和情緒,懂得謙讓,學會合作等等。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