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這3項成長動力的培養,需要爸爸親自來教育!

孩子這3項成長動力的培養,需要爸爸親自來教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男主外女主內?丈夫在外掙錢養家,妻子在家相夫教子?

這種基於兩性之間的生理和心理差異的分工模式,在如今這個時代,相信已經在很多家庭中推翻了,因爲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爸爸媽媽都得掙錢,所以也需要分擔教育孩子責任;

同樣,因爲孩子長大後要適應社會競爭激烈,家庭分工也會隨着變化的社會,只會“相夫教子”而完全沒有一點社會能力的女人在家庭、社會都將被忽略,同樣只會在外賺錢養家,回家翹着腿對妻兒指手畫腳或是笨手笨腳的男人也將被否定,所以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共同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父母都積極參與教育的孩子,心智和能力都差不到哪兒去,尤其是幸福力更高。

但是,家庭教育習慣“缺席”的爸爸們在哪些方面對孩子的教育更有優勢?該如何使力?

孩子的這三項成長動力的培養,如果爸爸來分擔的話,肯定要比媽媽教育得更好:

1. 勇敢的冒險精神

幼兒從“七坐八爬”的年紀開始,擔任守護神的媽媽就怕孩子磕着碰着,這也不許碰那也不許碰,極大約束了孩子的探索及冒險精神。而且,居於生理、心理和社會羣體特點,女性確實很多方面更謹慎和保護,給媽媽過度保護的孩子一來嬌氣,二來啥都“不敢,不敢,我不敢”。

爸爸在這方面將擁有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爸爸們一般力氣大,讓孩子有安全感;心兒大,也不約束孩子;膽兒肥,經常還鼓勵孩子“沒關係,上,上,老爸接住你”。孩子遇到危險時爸爸也能及時反應。

“冒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所以這樣的事情在爸爸陪伴下進行再合適不過了。尤其是家有男孩的爸爸,更需要爸爸更多積極參與家庭潛移默化的教育活動。

孩子這3項成長動力的培養,需要爸爸親自來教育!

2.靈活多變的思維力

女性的思維多是陳述性思維,“是什麼?爲什麼?”,加上媽媽們不由自主容易產生控制感,焦慮感,所以,媽媽們表現得愛嘮叨,愛給出指令,愛評價:“去,把玩具收拾好,要學會做一個會收拾的孩子”、“把那個碗一個個按大小放好嘛,不要亂七八糟嘛”、“不能吃冰棍,不能吃可樂,不能吃炸薯條”……孩子們更多成了被媽媽遙控的孩子,容易單線條思考問題。

男性在言語方面本來就不擅長,也懶得嘴巴嘰裏呱啦,而且還屬於“怎樣做”的程序性思維,也不願意控制人,所以也沒啥指令,較隨心隨性,通常的“不靠譜”:經常看到很多爸爸本來是要去叫孩子收拾玩具的,過不了一會,居然跟孩子一起玩起玩具來了;或者是“貪懶”,直接叫孩子自己搞定家務,搞得怎樣老爸不介意;甚至反常規的逆向思維“咋爺倆來杯冰可樂如何?”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很多爸爸帶着孩子淘氣的各種玩法,那就讓孩子的思維更加大開眼界啦。

孩子這3項成長動力的培養,需要爸爸親自來教育! 第2張

3.生命積極向上的動力(成長的方向感)

沒有成長方向感的孩子,他的生命是空洞而且毫無動力的,他體會不到“積極向上”的意義,也不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你看多了很多無所事事,玩遊戲玩到昏天暗地,不想做任何事的青少年,縱使你們怎樣苦口婆心的教育,也絲毫激發不了他的生命動力。

如果說母愛的天性溫柔,給孩子安全感;那父愛的深沉而曠達,給予孩子的就是成長的方向感——生命的動力,通俗地說就是:他是一個有理想的孩子。

對於男孩來說,在孩子生命的前六年裏,他在父親身上學到適當的男性品質。家有男孩的爸爸媽媽都會體會到,男孩有英雄情結:3歲以後,他喜歡上並模仿超人、蝙蝠俠等這類的男性英雄的動作。大概4歲左右,他開始很粘父親,模仿父親。如果父親缺位,那麼他會粘身邊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學習,模仿他。如果得不到父親的注意和關懷,很多男孩可能會出現行爲問題,如打架、具有攻擊性、在學校不服管教等。

而女孩除了通過父親崇拜“英雄”,自己發展勇敢而自信的男性特質,發展出更加堅韌、果斷和樂觀自信的人格特徵。最重要的還獲得對異性的基本看法,所以,家有女兒的爸爸,不想女兒缺愛而早戀,不想女兒長大後隨便找個混小子,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做個讓女兒驕傲的爸爸,讓她學習到,怎樣的異性纔是最值得欣賞的異性。

孩子這3項成長動力的培養,需要爸爸親自來教育! 第3張

以上的這些,媽媽們是很難辦到的,而以上的三種力量,在孩子成長及人生過程中都扮演中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想要我們的孩子以後有一定經濟能力,有家庭幸福的能力,有讓自己實現他生命價值的能力,那現在就要實實在在地付出,不能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