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怎樣發展幼兒的情商認知,孩子情商教育超重要

怎樣發展幼兒的情商認知,孩子情商教育超重要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發展幼兒的情商認知,情商高的孩子要如何培養?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後不久就開始工作,把年齡還很小的寶寶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照看。大人是如何教孩子的,可以說這樣的家庭隔代的教育要比父母教育的多得多,老人的一舉一動對寶寶的認知影響更大。

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扶住,會經常摔倒。磕疼了就會哭,老人不願意看到孩子哭,就趕緊哄他:“乖孫子(女)不哭,不哭”寶寶不停在哭,這時候多數老人就抄起傢伙開始打地,打桌子,打牆,邊打邊說:“讓你磕着我孫子(女),打你!”孩子這時候就會“豁然開朗”了,心想:“原來摔倒不是我的原因,是地的原因。”

孩子漸漸不哭了,老人一看這招奏效,下次摔倒了還繼續打地,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拖鞋責任,一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我的錯”、“是它的原因,那不怪我”、“要不它不這樣,也不會有麻煩”。這種推卸責任的觀念從小就植入到孩子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爲日後的不負責任埋下伏筆。

怎樣發展幼兒的情商認知,孩子情商教育超重要

這種情景對於大多數成人來說都很熟悉吧?回憶小時候,長輩們不就是這樣做的嘛!等孩子成長後步入社會,“奶奶打地”的影響開始集中爆發:在工作單位很難適應獨立生活,與領導同事的關係緊張,高不成低不就,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心理承受能力差,好大喜功,推卸責任,受到批評指責就難以接受,把所有原因都歸結於其他人,認爲自己是對的,是別人不理解自己,因而稍有衝突要麼就大打出手,要麼選擇自閉,不願與人溝通……種種難以控制情緒的表現,使得在社會中難以成羣合伍。

“啃老族”現象也有同樣的根源,從小備受父母細心呵護,無論什麼父母都千方百計滿足,他們每天接受各種讚美,享受來自整個大家庭的保護。一旦步入社會中,沒人捧,外部壓力增大,不想加班不想吃苦,不如在家享受父母的資助。遇到情況不知如何是好,於是選擇逃避,“有我爸媽擔着就行了。”

有些家長抱怨孩子沉迷網絡遊戲,其實並不是遊戲本身有那麼大的魔力,而是孩子心靈空虛,在那個虛擬世界中可以找到精神寄託。爲什麼孩子跟人溝通不行,對着電腦遊戲卻勁頭十足?“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在父母心中就是真理,成績稍有下滑就開始批評責罵,有點進步就用金錢鼓勵,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感到不安,找不到自信,甚至產生逆反。

父母應該開始反思了,孩子的學習從生下來就已經開始,父母就是老師,每時每刻都在向孩子傳遞着信息,如何解決問題,如何爲人處世。作爲父母的觀念本身存在偏差,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冠以“愛”的名義將孩子毀掉了。沒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我們提供什麼樣的生存空間,孩子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反之,我們期待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就應該給他創造那樣的環境。就像俞敏洪,爲了孩子,自己先成爲那樣的人。所以說,即使不認識孩子的家長,看到什麼樣的孩子,也完全能夠想象出家長是什麼樣的人。

有些家長抱怨,孩子出現各種問題,家長也很委屈。“爲了他,我好好的工作不要了,他要什麼我給什麼,還想讓我怎麼着啊?”那麼問題出現在了哪裏,隨着孩子長大,父母的陪伴是否是高質量的心無旁騖的,或是始終保持初心讓孩子健康快樂就好?答案不是的,很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填鴨式的教學這個那個,恨不得把所有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孩子,不給孩子在大自然中體驗的愉悅和快樂。

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孩子的情商太低了!受家庭教育影響,孩子遇到挫折就會找父母,已經養成了習慣,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很多父母不再有足夠的能力來解決種種問題,不能與家長順利溝通,沒辦法調節自己,又無法從別人那裏獲得安慰,會出現與社會脫節,抑鬱孤僻的狀態。

怎樣發展幼兒的情商認知,孩子情商教育超重要 第2張

美國人桃樂絲諾帝有段著名的言論,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勇。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你的孩子是在何種環境下長大的呢?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