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我家的孩子在幼兒園那麼痛苦?

爲什麼我家的孩子在幼兒園那麼痛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我家的孩子每次去幼兒園都那麼得不開心,是因爲在幼兒園玩得不開心,沒有交到喜歡的小朋友嗎?還是因爲孩子性格方面的原因呢?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問題:

孩子讀了一年幼兒園了,每次去上幼兒園還都不肯,怎麼辦?

我覺得首先要去跟幼兒園的老師去溝通,看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看看孩子每天在幼兒園是如何度過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不適應,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能享受幼兒園的一日三餐、點心,總之在幼兒園不快樂,那他當然不願意去幼兒園。別說是孩子,大人也不愛去一個不快樂的地方。

家長和老師溝通後,可以檢討一下自己。孩子是不是因爲能力差,而在幼兒園不快樂。比如說,不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經常因爲不守紀律受批評等等。那麼,孩子的這些問題,其實是家長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以爲把孩子交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家長是主要責任人。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這麼幾種能力。首先是語言能力,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尋求幫助,在其他小朋友有爭執的時候可以不用動手,用語言來表達。吃飯的能力,4歲多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飯了,另外在吃飯的時候還可以做一下老師的小幫手,這需要我們家長在家裏吃飯的時候,提醒孩子幫忙,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還有就是孩子玩耍的能力,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與其他小朋友和平共處。

最後,我們的家長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如果家長經常的嚴厲斥責孩子,或者溺愛孩子,在家裏永遠讓孩子贏,那都不是好的榜樣。對孩子來說,家長和孩子和平共處的方式,其實就是最好的教育

寶寶4歲,性格本身很開朗外向,但遇到陌生的小朋友,總是害羞不會主動打招呼,即便父母幫忙牽線讓她跟小朋友玩,她也很牴觸,但小朋友一走,又眼巴巴的望着對方。請問怎麼幫她邁出勇敢的第一步?

這些對於一個4歲的小朋友來說,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家長不要過於着急。每一個孩子他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軌跡,他們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面對他的周圍世界,包括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這樣的小事。

也許他還沒做好準備、也許他曾經被拒絕過,再碰到同樣的情況就有點不知所措。也許他不喜歡對面的小朋友,眼巴巴的看着是在研究對方,是不是對方有點像自己幼兒園班裏的某個小朋友,也許那個小朋友手裏的玩具或者身上的衣服,吸引了孩子等等,這些對於一個4歲的小朋友來說,他還不能準確地給家長描述出來。家長也很難通過觀察來知曉。

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再見到陌生小朋友,最好讓孩子自己去處理。當然,也可以輕描淡寫地說上一兩句,幫助小朋友向前去打招呼。但是,千萬不要強壓,要允許孩子猶豫。其實孩子能夠去主動觀察其他的小朋友,這已經很好了。再有,家長可以先做榜樣,和對方的大人先打個招呼聊幾句,再和對方的小朋友打個招呼聊幾句。這樣也許能夠幫助自己的孩子消除一些陌生感。這裏我想要提醒家長注意,當你的孩子和你的期望有出入的時候,請不必憂心忡忡,放鬆心情接受你孩子的現實狀態。其實我們家長有的時候有點過於緊張,等過一段時間回頭來看,可能就會覺得當時沒必要那麼緊張。

女兒5歲,平時跟親戚朋友家孩子玩都挺正常的,老師也說她性格沒什麼問題,但就是在幼兒園沒朋友,她現在每天都很傷心,覺得所有人都討厭自己,應該怎麼辦呢?

我真的很替孩子難過、也很理解家長替孩子焦心的那份非常難過的心。但是,一個人是否受歡迎實在是一件很難琢磨的事。家長要通過深入細緻的觀察瞭解去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了。在這我們給出幾點建議,不一定全面,家長可以順着思路去尋找答案,更好地幫助孩子。

爲什麼我家的孩子在幼兒園那麼痛苦?

第一,關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玩法。當孩子平時跟親戚朋友的孩子玩的時候你細心的看一下,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有不妥之處。比如說,總想稱王稱霸、完美主義者、不接受其他小朋友的建議。或者孩子過於懦弱,有的孩子可能會欺負她等等。

第二,和幼兒園的老師多溝通,瞭解具體情況。另外,除了班主任老師以外,我們還可以去跟她的一些非班主任老師、助教、生活老師去溝通,這一點也很重要。

第三,家長可以主動去和其他同班的小朋友交流,當然是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5歲的小朋友已經可以描述出一些事情了,沒準孩子會一針見血,指出事情的真相。

等到發現了孩子的問題所在,家長就要着手來幫助孩子。例如,可以利用講故事、手偶玩具或者真人表演的方式,來告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什麼是正確的行爲什麼是不正確的行爲、怎樣和小朋友和平共處等等這些。總之,深入細緻地瞭解孩子的真實生活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多聽聽別人的看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兒子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有點退化了,變成一個小小孩,經常抓着媽媽的腿不放,誰都不要,怎麼辦啊?是不是跟他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

這位家長可以先檢查一下孩子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有如下問題:

比如說,家裏的環境過於單一,媽媽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有點長,可能爸爸經常不在家,爺爺奶奶、親戚朋友也比較少來。再有,媽媽對孩子的照顧過細,也就是說,事事都是媽媽去做。另外,檢查一下家中最近是否出現了比較大的變故。比如說,有沒有二孩的出現,有沒有搬過家、轉幼兒園,幫助照顧孩子的老人、保姆是不是換人了等等。還有就是檢查一下最近是不是出現過大人對孩子的照顧有疏忽,孩子曾經被一個人放在家裏,或者在公共場所差點丟了,或者看過一些嚇人的電視節目,或者在街上見過打架等等。還有就是父母是不是在孩子面前有過吵嘴打架的行爲,讓孩子惶惶不可終日。

總之,孩子退化一定是孩子的環境出了問題,不是孩子本身出了問題。更確切地說,是父母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家長髮現問題,要儘快解決問題,對孩子的情緒家長要接受,要慢慢來,千萬不要往外推孩子。我們可以想想辦法,比如說如果媽媽暫時離開他,就給他帶一點媽媽常用的小東西,告訴他,這是媽媽常用的東西,你帶在身上,就相當於媽媽在你身邊陪着你一樣。讓孩子在離開媽媽的時候有所寄託,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

孩子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我們夫妻一直分開,孩子本身性格就很溫婉、膽小,又沒有爸爸耳融目染地教育和陪伴,每次出去或在幼兒園都會受欺負,怎麼辦啊?

這位家長所反映的問題,其實是我們中國社會現在比較多見的一個家庭問題,其實也是社會問題,一個缺失的爸爸背後站着一個焦慮的媽媽,焦慮的媽媽背後站着一個失控的孩子。

這個孩子的表現是膽小、懦弱。有的孩子可能相反,表現爲蠻橫無理、虛張聲勢。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除了媽媽的精心呵護以外,還需要父親的支持。在情感上、在情緒上,像自信心的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都需要父親強有力的支持。那麼,父親該怎麼支持呢?陪伴是基礎。

你再怎麼愛孩子,沒有一定時間量上的陪伴,沒有和孩子笑在一起、鬧在一起、哭在一起,孩子成長的幸福、快樂、煩惱裏面,沒有你的身影,那一切都是空談。另外,丈夫的缺失會造成妻子的感情無處安放,焦慮必然就如影隨形。同時,焦慮的媽媽分分鐘會把這種不安、缺乏安全感的這種狀態傳遞給孩子。

孩子膽小怕事,出去受人欺負,這還只是表面現象,父親缺失、媽媽焦慮,會讓孩子缺乏探索精神,甚至沒有辦法、沒有能力去探索社會、融入社會,這纔是最可怕的。

這個提問題的家庭,當務之急是儘快解決兩地分居的問題。另外,我還有幾點建議給家長。

第一,夫妻共同商討關於孩子教育問題,告訴孩子的父親,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親的關懷,千萬不要以爲孩子還小父親不在身邊也沒有關係。第二,母親要調整狀態,千萬不要總是抱怨,特別是在孩子面前。要知道,作爲成年人、作爲孩子一切情感支撐來源的家長,你的每一份抱怨都會在孩子精神壓力的天平上,再加一份重量,讓一個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承接他不該承接的壓力,後果可想而知。第三,在一家人還沒有辦法團聚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電話、ipad每天固定的時間,每天至少30分鐘,讓父親跟孩子通話成爲習慣,這樣對孩子也是一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