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沒教養的孩子,都是家長們造成的嗎?

沒教養的孩子,都是家長們造成的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面看到因爲孩子打架引家長互毆,很多人表示匪夷所思,這些沒教養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嗎?

小朋友之間偶爾發生衝突和摩擦是常事。

可這些事對於寵愛他們的家長來說往往難以接受。就會由“小鬧劇”演變成大事。

今早筍乾老師在微博裏看到的一則新聞:兩個小孩打架引發大人互毆。

大概內容是,倆孩子在遊樂園內玩耍時,因玩具發生口角爭執,相互推搡了幾下。

本來兩個打架的小朋友互相之間沒怎麼樣,家長卻鬧得不可開交。

何爸爸見狀隨即帶兒子離開,約20分鐘後,何爸爸叫來2個叔叔幫忙。

很快,男孩的親屬團參與進打架,四個大人打成一團,倆個孩子也跟着互掐。

結果另一個孩子的媽媽被三人用凳子砸傷致雙手骨折,孩子處於昏迷中。

事後男孩的爸爸及叔叔都被警方逮捕拘留。

愛子心切是每個家長的本能反應,但這種以硬碰硬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很奏效,卻根本沒有解決問題,錯上加錯。

還可能讓孩子盲目模仿,影響孩子以後的價值觀。

所以我不會讓自己孩子用武力反擊,更不會從中幫忙。

因爲孩子的世界跟大人不一樣,孩子打或被打都是他們本身社交出現了問題。

打人是很多孩子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就愛打人,而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眼前碰到的難題。

對於大多數性格軟弱和力氣小的孩子,他們是打不回去的。

如果父母總是挺身而出,他們會產生依賴性,反而不能處理這類問題了。

對於有能力反擊的孩子,如果家長還教唆他反擊,其實是對他的安全不負責。

沒教養的孩子,都是家長們造成的嗎?

不但激怒對方,更會讓孩子充滿挫敗感,以後就算被欺負也不敢告訴父母。

也許你寧願賠別人醫藥費,都不願自家孩子被欺負。可孩子下手沒輕沒重,用一時的衝動爲未來的幾十年買單,有沒有必要?

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爲,看見父母如何處理和別人的衝突,或者看見父母如何幫助自己處理衝突。

如果父母不冷靜,加入了孩子的“戰爭”,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

當孩子被欺負,家長該怎麼辦?

小孩子之間相互打架是幾乎成長的必修課,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摸索。

其實在忍耐和還擊之間,還有很多的處理辦法,家長沒必要教孩子採用武力解決。

第一,做冷靜的父母,穩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社交中發生衝突,父母儘量不要參與。

特別在爭執的初始階段,家長應做個冷靜、有耐心的旁觀者,不要及時出手干預,不替孩子強出頭。

爭執過激時,家長應將兩個孩子分開。然後蹲下來平視孩子,表示同感:“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委屈。”

讓孩子理解“被人欺負不是沒用的表現,”使他擺脫氣餒的情緒。

第二,還原事件真相,教會孩子如何處理

瞭解事情經過,是處理問題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孩子們常常會爲了維護自己,挑着對自己有好處的方面說。

此時,大人要給兩個孩子同等解釋的機會,甚至找一些目擊證人瞭解真相。

家長可以試着問孩子們:爲什麼打架?誰先動的手?你還手了嗎?

家長站在客觀的角度思考,原則性問題及時處理,這對解開孩子的心結越有好處。

第三,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犯錯要道歉受懲罰

其實處理孩子們打架,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要不要還手”,“該不該善良”的問題。

我們父母的,最該做的,是保護孩子不受到額外的傷害。

發現自家孩子有錯在先,必須讓他們主動承認錯誤,同時也受到一定懲罰。

會讓孩子學會自家承擔責任,對自家的錯誤也會有更深的認識。

遇見不講道理的熊家長,走爲上策

生活中,許多家長害怕孩子成爲膽小怕事之輩。

於是會給孩子灌輸的一種思想——打人,是一種自我防衛。

你不能先動手打人,但如果被打了,一定要重重回擊。如果孩子輸了,就由自己出面替他把面子掙回來。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熊家長”,你的微笑和努力溝通根本無法讓對方家長停止不文明的謾罵行爲。

這時還是走爲上策,不要再在對方身上浪費一分鐘時間。

如果遇到一些情緒失控甚至有過分行爲的家長,還可以打 110 啊。

道理只跟講道理的人講,溝通也只跟能溝通的人溝通。

只有我們做好正確的處理,打架纔會成爲孩子們成長的回憶,而不是心裏的陰影。

我們平時要跟孩子多一些溝通,適時幫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教會他們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打架的時候,往往照出一個家庭的教養。請努力養一個有規則感的善良孩子。

真正的反擊,不是讓孩子用拳頭來解決問題,而是幫助他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