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生兒 > 新生兒護理 > 早產兒護理新進展

早產兒護理新進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產兒在活產嬰兒中的發生率爲5.6%,美國爲7.1%至17.9%不等。國內報道早產兒死亡率爲12.7%~20.8%。隨着醫療護理技術的提高,早產嬰兒的存活率已有所提高,但其日後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較正常足月兒差。爲此,人們開始關注早產兒發育性照顧的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起,發達國家的醫務人員已開始對早產兒發育性照顧進行研究,並作了相關報道。現將國內外早產兒的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早產兒護理新進展

寶寶的進餐時間常常是媽媽的頭痛時間,因爲寶寶吃飯太挑剔了,花了好長時間精心準備的飯食,有時寶寶卻毫不領情,連嘗都不願嘗一口。不管是任由他不吃,還是強迫他吃,這樣的結果都非媽媽所願。其實,原因可能很簡單,那就是媽媽們不會挑食物。

專家說,寶寶不愛吃有時是因爲家長對同一類食物太專一。平衡膳食寶塔共分5層,包含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麪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例如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又例如魚、蝦、肉、蛋類,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在食物寶塔上所看到的每日所需的5類食物,不能互相替代。

而嬰幼兒的食品比成人要簡單些,但也基本分爲4大類:奶及奶製品、蔬菜和水果、大米等穀類、蛋和肉類。 許多家長不重視食物種類的多樣化和烹調方法,食物種類過於單調,每天都給寶寶吃青菜、魚和蛋黃;或者每天吃菜粉、魚粉和肝粉拌米粉。

不僅如此,家長往往還在一大類營養中選食物,要麼有穀類沒豆類,要麼有動物蛋白沒植物蛋白,這使得寶寶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質地,久而久之,不僅得不到全面的營養,也不願意接受新食物,甚至會挑食和偏食。 專家建議,1歲以後的幼兒每天至少應吃到10種以上的食物,以後可逐漸增加到30種,可以將許多種類的食物合在一起吃。 如“炒五丁”:將土豆、胡蘿蔔、豌豆、香菇、豬肉都切成小丁再炒。

又如羅宋湯,可以放洋蔥、捲心菜、土豆、胡蘿蔔、番茄再加牛肉等,這些菜中包括的食物種類多,顏色鮮亮、營養成分全面。 也可選擇每餐1~2種食物,餐餐不重複,效果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