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前,許多中小學已經開始重視並着手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了。但由於心理健康教育對多數人來講還是一個新課題,加之目前有關方面對這項教育內容還缺乏統一、規範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學技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做些什麼。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的誤區

縱觀當前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技育.我們認爲還存在着一些誤區。

誤區一:心理健康水育就是搞心理測驗

在實踐中,把開展心理測驗作爲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的學校確有不少,似乎只有對學生進行了繁多的心理測驗,才能給學校帶來蓬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光環。其實這種作法在瞭解孩子發展狀況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難以避免的負面影響。

許多家長在來信中困惑地指出,現在學校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爲名,要求學生參加心理測驗,一學期下來交很多錢,但教師從來不告訴我們應該怎麼辦。還有的家長痛苦地提到:孩子參加智力測驗後,同學們開始取笑他笨蛋、白癡,老師也基本放棄了對他的教育要求。其實孩於只是有些反應慢、心理緊張,沒做完測驗題目,我們並不真的相信孩子傻和笨,但孩子現在已經不願意去學校,不喜歡學習了。看着孩子每天畏縮的模樣,我們特別心疼。更有家長氣憤地指出,學技智力測驗的結果說我們孩子智力低,要孩子退學,可外面的測驗又說孩子智力正常,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孩子每天就是哭……

這些來信對從側面反映出,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等同於心理測驗,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很危險的。由於缺少專業人員的指導與訓練,許多學校在心理測驗量表的選擇、實施心理測驗的過程等方面都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學校對測驗結果缺乏科學的認識與正確的處理方法,將結果隨意公開,或以此給學生分類、貼標籤等等。這些都可能在有意無息間傷害學生和家長,結果完全違背了教育原則。還有一些學校積累了許多測驗問卷,卻不知如何分析,如何使用,更難以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結果造成了巨大的浪費。這些做法,都使心理測驗成爲趕時髦,而與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去甚遠。

心理測驗的目的主要是爲學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與服務,它們重於描述學生心理髮展的現有狀況,瞭解在諮詢、輔導、教育之後學生心理髮展出現的變化與改善。學校在進行心理測驗時,首先要明確測驗目的,有的放矢地選擇測驗項目;其次要注重測驗實施過程的科學性和測驗結果的保密性;最後還要科學地分析、解釋測驗結果,提出有價值的教育建議。學校還應根據測驗結果反映出來的規律、特點及問題,調整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誤區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進行心理諮詢

根據各級教育部門的要求,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立心理諮詢室。爲此,他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派出教師參觀、學習,並要求教師儘快面向家長、學生開展心理諮詢。在很多學校看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展心理諮詢。事實上,由於專業能力的限制及時間、精力的侷限,很多開展心理諮詢的教師承擔不了這一責任。他們感到力不從心,併產生較大的壓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開展心理諮詢的實強中不斷總結和提高。對中小學教師來講,在短期爲完成這門專業的學習、並很快投入工作是不現實的。此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主要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因而學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當體現“重全體、重預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應僅面對個別學生和家長的特殊需要。因此.心理諮詢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它不應成爲全部內容。心理諮詢室應視爲學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中心。以此爲依託,它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廣播、電視、刊物等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教育活動;同時,根據學校實際,心理諮詢室還可與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士合作,開展針對學生、家長特殊需要的心理諮詢活動,但這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補充。

誤區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設心理課

還有不少學校認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心理課。誠然,每週固定的課時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時間上有了保證,並有了穩定的傳播知識的陣地。但從目前各學校開課的情況來看,僅僅開設心理課難以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許多屬於非知識性的內容,它需要讓學生通過活動、實踐、訓練等親自體驗才能獲得,而課程所能提供的活動空間、實踐機會是極有限的。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題內容外,還包括測驗、諮詢、班隊會活動、野外訓練等,而這些內容是無法由心理課來涵蓋的。再次,心理課側重解決一般性、整體性及共性的心理問題,而無法深入地解決特殊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認爲,心理江康教育應向學生日常生活中滲透,心理知識的傳授應與心理教育活動相結合,對全體學生的心理教育應與對個別學生的心理諮詢相結合,心理課程應與心理訓練、輔導相結合。總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化將成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趨勢。

遵循的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輕一代心理髮展的規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質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它是與學校心理輔導、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量及心理諮詢等多門學科相融合的、以實踐和應用爲主的教育活動,在具體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遵循科學的原則。這些原則主要包括:

1.目標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優良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生存、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潛能。圍繞這些目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人格培養、情緒情感訓練、意志力的培養、自我覺察與認識、生存訓練、潛能開發等。除此,還應包括與之相關的心理測驗、諮詢輔導、課程安排、活動訓練等各項工作。

2.現實性原則。由於目前大多數學校都缺乏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因此,各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實際的教育能力、學生髮展的實際水平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3.發展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面向全體、注重發展”,選擇具有普通意義和有代表性的主題內容,從而有效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預防、促進”的功能。例如,中學應當把青春期教育作爲核心內容來抓。

4.差異性原則。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僅有個體差異,還有年級差異。因此,確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時應當遵循差異性原則,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這是保證學校獲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進行同伴關係的心理健康教育時,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所講的知識內容、所舉的教育實例都應有所不同,所設計的教育活動。訓練內容及方式也應有所調整。同樣.對不同特點的學生應該進行分類指導。如對離異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爲問題的學生往往需要進行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與活動。

5.活動性原則。根據實踐性與應用性的要求,在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突出以活動爲生的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在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活動中,發揮活動的優勢,注重活動過程的教育作用。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中,應創造性地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話動,如角色扮演、繪畫、想像、辯論、演講、表演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參與中、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成長與發展。

應有的內容

由於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仍處於“初級階段”,目前,全國還沒有統一、固定的內容要求,因此,不同的學者會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我們認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分爲3個層次: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這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包括:①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且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設計的不同訓練話動等;③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我表達訓練、放鬆訓練等;④人際關係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係,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係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衝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持社交往原則;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自我心理修養指導,對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科學的認識自己,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做到能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培養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性別認同,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及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調適等。

2.學生心理行爲問題矯正。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爲問題的學生而開展的心理諮詢、行爲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範疇。具體包括:①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爲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②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③常見行爲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爲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⑤性行爲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爲,這一問題在中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時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潛能的開發與創造力的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判斷、推理、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還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此外,還應注意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特點和發展需要,在小學、初中、高中3個不同階段中側重選擇不同的內容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學階段通常以適應學校生活與學習、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爲主要內容;初中則以青春期教育、代際關係調適、情緒調控、自信心培養、學習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爲主要內容;高中通常又圍繞學習能力提高、考試焦慮調適、升學就業輔導、人格培養、人生觀教育等爲主要內容。同時,還應考慮上述各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之間的銜接與系統性,以期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體系,體現循序漸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特點。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