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娩 > 產前準備 > 家中分娩vs醫院分娩?在家中分娩或能讓嬰兒機體擁有最具健康益處的微生物組!

家中分娩vs醫院分娩?在家中分娩或能讓嬰兒機體擁有最具健康益處的微生物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縱觀人類歷史,嬰兒常常會出生在其母親所居住的地方,比如房子、小屋或是山洞中,只有在上個世紀,新生兒出生的地方纔“搬”到了醫院,那麼出生地點的改變是如何改變機體中的微生物組呢?其又是進一步影響機體健康的呢?

家中分娩vs醫院分娩?在家中分娩或能讓嬰兒機體擁有最具健康益處的微生物組!

爲了找到答案,來自紐約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韓國首爾世宗大學的研究人員比較了在家中出生和在醫院出生的嬰兒糞便中細菌的差異,研究結果表明,醫院出生方式會改變新生兒機體中的微生物組,或許會使其後期面臨更高的特定免疫性或代謝性障礙的風險,那麼對此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研究人員認爲,只有在非常有必要的時候我們纔有必要採取一定的干預措施,從而支持不受干擾的自然分娩方式,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也表明,這的確可行。在過去10年裏,基於人類機體中數萬億個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研究人呢元發現了改善機體健康的很多方法,出生時暴露於生殖道的細菌會開啓細菌在新生兒體內的定植過程,最開始,嬰兒機體不同部位中的細菌羣落是相似的,而且往往與母親機體的相匹配,而隨着時間推移,機體不同部位(比如皮膚、口腔和腸道)便會形成自身獨特的微生物羣落。

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組在開啓機體免疫和代謝功能上扮演着關鍵角色,這就是爲何研究人員想要調查醫院影響因素如何塑造嬰兒機體早期腸道微生物組的原因了,研究人員通過對在家中順產的健康母乳餵養嬰兒和在醫院順產的類似嬰兒進行分析,比較了其糞便微生物羣落的差異,隨後確定了哪些微生物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月最容易進行繁殖。

研究者發現,在家中出生的嬰兒更有可能被有益的微生物所定植,這些微生物與機體正常的免疫、代謝和消化功能直接相關,而在醫院出生的嬰兒機體中更有可能會定植與剖腹產、抗生素治療和配方奶粉餵養等干預措施相關的微生物羣落(儘管這些事情並未在本研究的嬰兒機體中發生)。

隨後研究者想觀察,是否微生物組的差異會使得結腸上皮細胞的行爲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將這些上皮細胞暴露於糞便材料中,糞便中含有嬰兒機體微生物組的樣本,研究者發現,當嬰兒一個月時,暴露於醫院出生嬰兒糞便材料中的細胞更易於表現出炎症反應,而機體炎症反應是一種重要的防禦機制,細胞水平下的慢性炎症往往會引發個體後期炎性疾病的發生。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人員僅在實驗室研究中觀察到了這一點,而不是在一個活的的嬰兒機體中,所以目前研究者無法推測這一發現對於嬰兒長期健康的意義。

有研究表明,嬰兒常常會獲益於母親機體中未被幹預的細菌羣落,包括出生時的產道和糞便細菌,然而在出生後第一年的母乳餵養期間,嬰兒便會接觸母乳和皮膚上的細菌,早期母嬰傳播的中段往往與嬰兒體內微生物組的改變存在一定關聯,同時還會影響嬰兒後期機體的健康狀況,因此研究人員支持不進行干預的分娩過程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不被幹預的出生過程並不總是可能的,一旦孕婦出現併發症,諸如抗生素或剖腹產等改變機體微生物組的干預措施就能夠挽救母親和嬰兒免於危及生命的狀況,這些干預措施會影響嬰兒機體的微生物組,但目前並沒有研究人員剔除行之有效的護理策略。然而,是否存在沒有醫療必要性的干預措施呢?比如美國三分之一的嬰兒都是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如果單獨迴應醫療成本需求的話,這或許是預期的兩倍;在美國,孕婦在分娩時會頻繁經歷多種干預措施,而過早地使用過多的干預措施或許是無濟於事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還會傷害母親、嬰兒及機體中的微生物組。

在這項研究中,孕婦在分娩時並未經歷明顯的干預措施,所有使用抗生素、剖腹產或水中分娩的孕婦都被排除在研究之外,本文的研究規模較小,僅有20個嬰兒(10名醫院出生的和10名家中出生的);然而,一項針對1000多名嬰兒的大型研究結果也得出了相同的幾輪,即在家中順產、足月且進行母乳餵養的嬰兒機體中擁有最有益的微生物組,也就是說,嬰兒機體中微生物的定植與其後期健康和發育直接相關,當然後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理解相關的影響,而通過對醫院分娩方式的思考或許能幫助研究人員進一步深入探索。

醫院分娩和家庭分娩不同之處在於,醫院會優先考慮清潔,洗手、殺菌擦洗和頻繁清潔限制了細菌的傳播,當嬰兒接近分娩狀態時,助產士會鋪放無菌蓋布,從而在分娩區域形成無菌區域。在某些區域,助產士會使用殺菌肥皂反覆清洗女性生殖道,這幾乎會摧毀掉所有細菌,這種做法反映了臨牀醫生不重視母體生殖道中強大微生物羣落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在女性懷孕期間,生殖道中微生物羣落會發生改變從而能夠促進豐富健康微生物羣落的存在。

出生後,嬰兒可能會被放置在半無菌的保暖箱中而不是與母親的皮膚直接接觸,臨牀醫生通常會給新生兒眼睛使用抗生素軟膏,當然了,用於清潔嬰兒的全身浴也很常見,這也是新生兒機體微生物組受到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

但即使對於“入室”的嬰兒而言,其相比在家庭中出生的嬰兒而言與外面世界的聯繫也是有限的,在家中出生的嬰兒可能會與狗等動物接觸,而“衛生假說”指出,作爲人類,我們需要及早且頻繁地接觸不同的生物,而目前臨牀上更傾向於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天嚴格限制這一點,那麼這到底是對的嗎?

在美國僅有1%的分娩行爲發生在家中,而且研究人員也通過研究揭示了以前我們並不認可的家中分娩方式所帶來的健康益處,那麼相關的研究是否會改變醫院護理的理念呢?當我們開始重視嬰兒從母親機體中獲得第一個遺傳細菌的力量時,我們或許就對“最佳的實踐”持不同的看法。

產前準備
分娩方式
早產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