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寶寶黃疸之病理性or生理性,分辨有竅門!

寶寶黃疸之病理性or生理性,分辨有竅門!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出院前最常遇到的問題,如果寶寶需要住院接受光照治療,會打亂媽媽坐月子的計劃。多數的新生兒黃疸是生理性的,爸爸媽媽無須擔心,若是病理性的,找出原因積極就醫纔是良策。

一: 膽紅素累積形成黃疸

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與病理性,若是生理性黃疸,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1周左右黃疸現象就會消失,2周後膽紅素的濃度就會降至正常。但若是病理性黃疸,則需要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膽紅素是紅血球老化後的代謝產物,最終需要通過肝臟排出體外。若膽紅素產生過多,或是肝膽系統發生疾病,導致代謝產物無法順利排出體外,過多膽紅素累積在身體裏,就會造成黃疸現象。

寶寶黃疸之病理性or生理性,分辨有竅門!

新生兒爲何常見黃疸呢?人體膽紅素可分爲結合型與非結合型,血液中的非結合型膽紅素,需經過肝臟酵素轉化成結合型,才能溶於水經膽道排出。新生兒的肝臟酵素尚未成熟,但胎兒時期製造的紅血球,又容易分解生成非結合型膽紅素,因此常見寶寶在出生第2天發生黃疸,第4天到達最高峯,第7天之後消失,2周後膽紅素的濃度降至正常。這是一種生理性黃疸,爸爸媽媽無需擔心。

但是,有些因素會加重生理性黃疸,例如早產、紅血球過多、頭血腫、身體瘀青、體重過輕,或是胎便延遲排出等。

二:母乳雖是“寶” 也可導致黃疸

醫學界認爲,某些母乳寶寶黃疸時間較久,可能是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會影響非結合型膽紅素轉化成結合型膽紅素的過程,或者促進膽紅素從腸胃道的再吸收(腸肝循環)。

不過大部分母乳寶寶初期之所以黃疸較嚴重,反而是因爲母乳吃得不夠多、熱量不足所導致,此外,因爲黃疸需要通過排便來排除,當寶寶吃得太少,排便次數也跟着減少,腸肝循環的機會反而增加,這就使黃疸更爲嚴重。

寶寶黃疸之病理性or生理性,分辨有竅門! 第2張

三:病理性黃疸巧辨別

若是病理性黃疸,要找出導致黃疸的原因。所以若寶寶有以下情況,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家長與醫護人員要提高警覺:

1太早出現黃疸

一般黃疸都是出生第2天才開始,因此若出生第1天就有黃疸症狀,要小心寶寶可能有溶血疾病、內出血、先天性感染、敗血症等,要儘快查明原因,加以治療。

2膽紅素上升太快或太高

膽紅素上升速度超過每天5mg/dl或膽紅素的值太高,就要小心溶血疾病或肝細胞損害等,最精確的監測法是抽血、紮腳跟血,若是門診初步篩查,可用經皮黃疸測試儀。

3黃疸持續太久

黃疸持續超過14天,就要懷疑有病菌感染、代謝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遺傳疾病等,要找出原因治療。

4結合型膽紅素升高

代表結合型膽紅素從肝臟的排出受阻,嚴重時寶寶大便因缺乏尿膽素與糞膽素而呈現灰白色。可能的原因有病毒感染、新生兒肝炎、代謝疾病、膽道閉鎖等,要找出原因加以治療。

5核黃疸

要注意的是非結合型膽紅素過高可能造成急性腦病變,稱爲核黃疸。所幸現在隨着光照療法的進步,包括特定波長藍光與光纖背毯等設備的完善,已經大幅降低交換輸血的需要與核黃疸發生的概率。

寶寶黃疸之病理性or生理性,分辨有竅門! 第3張

TIPS:白色便便的警訊

若發現寶寶排出白色便便,要小心有以下可能:

★膽道閉鎖症

膽道閉鎖症是寶寶輸送膽汁的膽道因不明原因關閉、阻塞,導致膽汁無法排出,使寶寶大便因缺乏尿膽素與糞膽素而呈現灰白色。爲避免肝臟進一步受傷害,導致手術的成功率降低,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是唯一的方法。

★新生兒肝炎

新生兒肝炎是一羣疾病在原因尚未查明之前的統稱,會造成肝功能指數上升,寶寶除了黃疸、灰白便,也可能胃口不好、嘔吐。原因查明之後,可細分成病毒或細菌感染、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滯留症、肝內膽管數目缺少、代謝疾病等。

四:母乳性黃疸的類型

寶寶黃疸之病理性or生理性,分辨有竅門! 第4張

五: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

若遇到寶寶黃疸,家長不用慌張,只要配合醫護人員的指示,必要時進行檢查與光照治療,黃疸大多能消退。如果檢查出病理原因,則要針對原因治療,例如患了膽道閉鎖症,就要儘早進行葛西手術。

總之帶寶寶回家以後,記得要每天觀察寶寶膚色變化,也要比對兒童健康手冊上的大便卡,看他有無排出灰白便,有疑問就儘快就醫,讓醫師幫忙找出寶寶黃疸的原因!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