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新生兒肺炎 家長要知道的事情

新生兒肺炎 家長要知道的事情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初生疾病,一般來說,治療起來不是很困難,但家長要及時的發現症狀,以便儘早治療,關於新生兒肺炎,專家提醒,一定要了解以下這些事項:

新生兒肺炎 家長要知道的事情

  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

新生兒肺炎可發生於宮內、分娩過程中,稱爲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或發生於出生後稱爲產後感染性肺炎。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新生兒死於新生兒肺炎。

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爲胎兒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通過血行傳播或羊水感染所致,多與產科因素有關,其臨牀表現與出生後感染性肺炎不同。

  【病因】

(一)血行傳播途徑 母孕期受病毒(如鉅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風疹病毒等)、原蟲(如弓形體病)、細菌等感染,病原體經血行通過胎盤、羊膜侵襲胎兒。

(二)通過羊水感染 羊膜早破24小時以上成羊膜絨毛膜炎時.產道內細菌如大腸桿菌、克雷白菌、李斯特菌、B族鏈球菌等上行導致感染,或胎兒在產前、產時吸人污染羊水而致病。

  【病理】

產前感染性肺炎的肺病理改變廣泛,肺泡滲出液中含多核細胞、單核細胞和少量紅細胞。鏡檢可見到羊水沉渣,如角化上皮細胞、胎兒皮脂和病原體等。

  【臨牀表現】

(一)產前感染 多在娩出後24小時以內發病,嬰兒出生時多有窒息,復甦後可見呼吸快、呻吟、體溫不穩定,反應差,逐漸出現肺囉音等表現。血行感染者常缺乏肺部體徵,而以黃疸、肝脾大、腦膜腦炎等多系統受累表現爲主。X線胸片常顯示間質性肺炎改變。臍血IgM可>200~300mg/L,特異性lgM 增高則更有診斷價值。通過羊水感染者,在國內以大腸桿菌等腸道桿菌爲主,常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和肺部囉音,X線胸片多顯示支氣管肺炎改變。

(二)產時感染 分娩過程中的感染需經過數日至數週潛伏期後始發病,如細菌性肺炎常在生後3~5小時發病,Ⅱ型皰疹病毒感染多在分娩後5~10天出現症狀,而衣原體潛伏期則長達3~12周。產時感染的肺炎患兒因病原不同而臨牀表現常差別較大,且容易發生全身感染。

  【治療】

除保暖、供氧等外,應針對不同病原予以抗生素治療:大腸桿菌等腸道桿菌肺炎可用丁胺卡那黴素和氨苄青黴素;重症或耐藥感染者可用第3代頭孢菌素;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苄青黴素;衣原體肺炎首選紅黴素;單純性皰疹肺炎可用阿糖腺苷或無環鳥苷靜脈滴注。

  產後感染性肺炎

  【病因】 產後感染性肺炎系通過下列途徑致病。

(一)呼吸道途徑  接觸嬰兒者如患呼吸道感染,其病原體可經飛沫由嬰兒上呼吸道向下傳播至肺;也可因嬰兒抵抗力下降時(如受涼等),其上呼吸道感染下行引起肺炎。

(二)醫源性傳播  由於醫用器械如吸痰器、霧化器、供氧面罩、氣管插管等消毒不嚴格,或使用呼吸機時間過長引起肺炎;病房擁擠,消毒制度不嚴,醫護人員洗手不勤等均易引嬰兒肺部感染;廣譜抗生素使用過久容易發生念珠菌肺炎;早產兒及顱腦及患病兒因吞嚥功能不協調,反射差或缺如,易發生嘔吐物、乳汁吸入性肺炎。

常見病原體爲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克雷白菌、假單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細菌;或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或卡氏肺囊蟲、解脲脲支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等其他致病原。

  【臨牀表現】

起病可先有(或無)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患兒常出現呼吸急促、鼻扇、發紺、吐沫、吸氣性三凹徵、發熱或低體溫等。肺部體徵早期常不典型,嚴重時在脊柱兩旁仔細檢查可聞及細溼囉音。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合併膿胸、膿氣胸,X線檢查可見肺大皰。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表現喘息,肺部可聞哮鳴音。應依據鼻咽部分泌物細菌培養、病毒分離、熒光抗體和血清抗體(IgM、lgG)檢查進行診斷。

  【治療】

除一般護理外,重點是加強呼吸道管理、供氧、應用抗生素和對症支持療法等。

(一)呼吸道管理 反覆吸淨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霧化吸人,體位引流,定期翻身,拍背有利於痰液排出。

(二)供氧 有低氧血癥時可根據病情和血氧監測情況採用鼻導管、面罩、頭罩等方法供氧;重症併發呼吸衰竭者,可給以正壓通氣治療。

(三)抗生素治療 應針對病原選用抗生素,金葡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黴素、第1代頭孢菌素或丁胺卡那黴素;革蘭陰性菌或綠膿桿菌對一般抗生素耐藥者可用第3代頭孢菌素;B族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選用氨苄青黴素與青黴素治療,3天后用大劑量青黴素,療程10~14天;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苄青黴素;單純皰疹肺炎可用阿糖腺苷或無環鳥苷;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病毒唑霧化吸人3~7天;厭氧菌感染首選滅滴靈靜脈滴注;衣原體肺炎可用紅黴素,劑量爲每日 50mg/kg,共 2~3周。

(四)對症及支持療法 如積極糾正低體溫、循環障礙和體液酸鹼平衡紊亂等;保證供給充分營養和增強免疫功能,輸給血漿、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