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育兒專訪:好媽媽不妨“懶”一點

育兒專訪:好媽媽不妨“懶”一點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不僅給了孩子生命,也給了他們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權利。父母如果總是不讓孩子學着照料自己的生活,不讓孩子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斷人爲地推遲孩子獨立自主的時間,使孩子產生對父母的過度依賴感,缺乏自我決策的意識,那麼,當這麼些“小公主”、“小皇帝”開始走向社會,不得不重新面對獨立自主的“鴻溝”時,發現父母已經把溝越挖越大了,孩子根本就無法適從。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不僅給了孩子生命,也給了他們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權利。父母如果總是不讓孩子學着照料自己的生活,不讓孩子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斷人爲地推遲孩子獨立自主的時間,使孩子產生對父母的過度依賴感,缺乏自我決策的意識,那麼,當這麼些“小公主”、“小皇帝”開始走向社會,他們不得不重新面對獨立自主的“鴻溝”時,會發現父母已經把溝越挖越大了,自己根本就無法適從。

面對着家長培養孩子過程中的種種疑惑,1月30日,兒童素質教育研究專家,已出版過《人格教育——讓孩子擁有一生的財富》、《挫折教育——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等多本育兒經典圖書的崔華芳老師爲我們帶來了一場“好媽媽不妨‘懶’一點”的講座暨籤售, 39健康網育兒頻道於此次講座對崔老師進行了專訪。究竟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是否應該適當放開手腳,做一個聰明的“懶”爸爸“懶”媽媽,且看崔老師爲各位爸媽們答疑解惑。

專家解惑:什麼樣的孩子纔算缺乏獨立性

育兒專訪:好媽媽不妨“懶”一點

每一個孩子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人,父母替孩子包辦一切,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崔老師提醒,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表現,可能就是缺乏獨立性的先兆:

1、 生活自理能力差,事事依賴大人;

2、 日常動手能力差;

3、 沒記性,總是丟三落四;

4、 過於聽話,人云亦云;

5、 膽小懦弱,懼怕主動與人交往;

6、 自主意識差,不會自己做決定;

7、 心理脆弱,動不動就發脾氣;

8、 做事情不積極,常常需要大人催促。

勤快爸媽,辛苦半世終成“孩奴”

許多父母爲孩子勤快地忙碌着,爲他做這,爲他忙那,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恨不得幫孩子把身上的一切東西都揹負起來,越背越多,最後把自己壓成了2010年的流行趨勢——“孩奴”。那麼,什麼樣的勤快爸媽最容易成爲孩奴呢?

“三種心理易成就‘勤快爸媽’。”崔老師指出:第一,過度關愛孩子。每一個做父母的都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但是“度”怎麼把握很重要,愛孩子並不是要滿足他的一切需求;第二,過度保護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棵稚幼的花草,在長大的過程中需要每一位父母的精心呵護,但是,對孩子照顧地無微不至,絕對不等於包辦孩子的一切,該放手時就放手;第三,補償心理。許多父母平時工作繁忙,把孩子寄託在學校、爺爺奶奶家或者託兒所,回到家中,往往會產生對不起孩子的心理,不斷縱容孩子過分的要求,以補償自己教育孩子上的失職。

打破世襲教育,孩子活出“真自我”

中國的育兒經代代相傳,儼然如同“傳家寶”一樣,成了“世襲”的傳統。當新新家長謀求改變,準備鬆開束縛孩子獨立自主的繩索時,必然會因爲育兒觀的不同而遭受到親友們特別是老一輩方面的阻力,這時的新新父母該如何改變戰略,“暗度陳倉”呢?

“每一位謀求改變的家長都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包括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崔老師笑着回答。但是,這並不代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這種教育觀念是錯的。沒錯,老一輩的大人含辛茹苦地養活了我們這一代人,當然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育兒觀。可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變革,育兒新觀念新潮流已經不可阻擋,家長要學會把自己的育兒觀念慢慢地、有藝術地滲透給你的長輩,從語言上尊重你的長輩,從行動上尋求慢慢改變,多肯定一些老一輩,將教育孩子的功勞都歸功於老一輩身上,即使你自己付出很多。當孩子漸漸朝着獨立自主的方向改變時,相信每一位親友都會看在眼裏,愛在心裏。崔老師不斷強調,家長與老一輩的溝通是最關鍵的。

爸媽搭配,育兒不累

慈父嚴母,或者慈母嚴父,父母之間要如何分配角色,合理搭配,才能更好地去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是沒有一定的界限。在崔老師看來,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充當着既是嚴父又是慈母的角色。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教育方式、觀念一定要統一,若非如此,在家庭教育中就容易出現七嘴八舌的教育灌輸。這會讓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無所適從,最終引發對家長的不信任感。萬一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不同的看法,一定要私下協商,找一種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互相搭配,才能教育好孩子。

調整心態,走出毀滅世界

現在的90後甚至是80後都被普遍認爲是逆商(AQ)比較低的一代,媒體也不斷曝光孩子因無法承受各種心理壓力而選擇輕生的案例。作爲父母,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如何去合理引導?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AQ?

當孩子遇到坎坷挫折時,其實很多孩子心理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了,這時的孩子會非常沮喪,家長已經沒有必要再指責了。不管是孩子自身的錯,還是客觀原因導致孩子的錯,在處理這一類事件時,調節孩子的情緒很重要。我們常常提到的挫折教育包括任何教育都應該是一種預防性的教育,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如果孩子已經遇到了挫折,那麼這時家長所有的指責、批評都應該停止,要不就是在給你的孩子雪上加霜,讓孩子更加覺得萬念俱灰,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都是灰暗的。家長應該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引導孩子自己調節情緒,走出自我否定的消極狀態。說到底,一次挫折對孩子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縱觀整個社會,成功的機會是很多的,家長不要把每次成功看得那麼重要,一次兩次的失敗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很重要的,孩子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再次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永遠保持着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如果孩子可以一直保持這麼一種心態,不怕沒有成功的機會。

崔老師的溫馨建議:逆商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能力就是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差的話,逆商肯定是會相應的差的。一般來說,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培養獨立能力;

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歸根到底,教育都是相通的,家長不要刻意去保護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去預見危險,讓孩子自己去避免挫折,不要太溺愛,不要包辦,不要給孩子過濾社會環境中一些不好的東西,而是巧妙地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百態,增強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因爲挫折是不可能避免,讓孩子瞭解真實的社會現狀,家長從旁引導,才能培養孩子自信、自控、自責的能力。

人生分岔路,讓孩子不單親

面對一些相對比較特殊的家庭,例如單親家庭,父母爲了彌補心理上對於孩子的虧欠,可能會加倍去疼愛,甚至溺愛,那麼,單親父母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單親家庭,不要刻意去讓單親體現出來。首先,父母雙方一定要抽出時間讓全家聚在一起,千萬不要覺得家庭破碎了,就是不正常的,因爲家長的想法會投射到孩子的心上,孩子也會覺得我這個家庭是不正常的,是一個與衆不同、被爸爸媽媽遺棄的孩子;其次,家長的心態一定要擺正,不要認爲離婚了就是虧欠了小孩,因爲夫妻雙方出現感情生活裂痕了,做不到和睦相處,家庭關係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此時不離婚也未必對小孩的性格成長是有利的。呵護孩子,家長要把握好“度”,自己首先要對生活抱有積極向上的態度,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特別可憐,要用行動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雖然離婚了,但是對你的愛都是沒有減弱的。

育兒專訪:好媽媽不妨“懶”一點 第2張

  最後,崔老師向39健康網育兒頻道的網友們給出瞭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建議:“每個當父母的理想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優秀。父母不要永遠以爲自己的育兒觀是正確,應該多和其他家長或者專家交流,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個家長都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獨立的人,那麼您的孩子纔會成長爲一個平等獨立的人。”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