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剛出生的寶寶頭骨還都非常的軟,家長一定要給寶寶勤調整睡姿,不能讓寶寶只睡一邊,要不斷給寶寶翻身,才能給寶寶睡一個漂亮的頭型出來,如果寶寶長期朝着一個方向睡,很容易將頭睡偏,還影響寶寶的顏值,也不能讓寶寶趴着睡…

原標題: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結婚生子後,很大一部分人覺得家中事務,餵養孩子這些都是媽媽理所應當的,而爸爸只負責賺錢養家,按時拿錢回家就好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很多爸爸覺得自己上班一天回家已經很累了,索性一回家就當起了“甩手掌櫃”,對於照料孩子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可是媽媽也不是全能的,不可能24小時全時段無障礙“在線的”。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媽媽難免會有一些事情不能帶着寶寶,這個時候爸爸只好硬着頭皮自己帶寶寶了,不得不說,網上流傳的一句“寶爸帶娃,活着就好”。真的是這樣,讓寶爸帶一會孩子,簡直花樣百出,讓人哭笑不得。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2張

不禁想到前段時間,一位寶爸抱孩子的照片火了起來,如此痛苦的表情確定是在抱孩子嗎?原來是爸爸陪着媽媽來做產後檢查,當媽媽去做檢查的時候,抱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爸爸身上,一看這位寶爸就是很少抱孩子,缺乏鍛鍊,孩子的被子掉了也無暇整理,滿臉痛苦扭曲的表情焦急的來回踱步。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3張

其實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特別軟特別小,是不能豎着抱的,可是焦慮着急的爸爸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一直在原地不停地踱步,尋找媽媽的身影,雖然寶爸抱孩子的姿勢不正確,但是寶寶依舊在爸爸的懷裏美美的睡着。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4張

雖然爸爸是第一次當爸爸,可是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啊,沒有誰是天生就會做爸爸做媽媽的,媽媽也是經過無數個熬夜才磨練出來的帶娃能手。

所以作爲爸爸,一些基本的帶娃常識還是要有的,不然凡事都依賴媽媽,就算媽媽真的是超人,也有顧及不到的時候呢,而且,爸爸也要適當幫媽媽分擔一下,這樣既能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媽媽也不會變成暴躁媽媽了。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5張

而且新生兒特別嬌嫩,在護理的時候一定要非常仔細,一定要多注意細節,不然很容易因爲護理不當造成傷害,萬一影響健康的話,到時候就追悔莫及了,其實很多時候,寶爸也是很細心地,一點也不會比媽媽差,關鍵是看爸爸願不願意去學習了。

那麼,新生兒護理都是需要注意什麼事項呢?

1、注意體溫變化

剛出生的新生兒各方面發育尚不完善,不能自己調節體溫,爸爸媽媽要時刻注意寶寶體溫的變化,隔一小段時間就要測量一下體溫並記錄下來,如果發現寶寶體溫差異較大,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發生病情延誤。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6張

2、注意餵養

寶寶最好的口糧非母乳莫屬了,沒有特殊需求或着特殊情況,還是要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母乳中的營養物質能很好地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及抗體加之新生兒寶寶的腸胃都很脆弱,母乳更有利於寶寶腸胃的吸收。

如果需要奶粉餵養,一定要選擇適合寶寶月齡的奶粉,給寶寶衝奶粉時,水溫要適中,一定幫寶寶測量好水溫之後再給寶寶喂,以防太燙或者太涼,燙傷寶寶或者引起寶寶腸胃不適。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7張

3、注意寶寶的睡姿

剛出生的寶寶頭骨還都非常的軟,家長一定要給寶寶勤調整睡姿,不能讓寶寶只睡一邊,要不斷給寶寶翻身,才能給寶寶睡一個漂亮的頭型出來,如果寶寶長期朝着一個方向睡,很容易將頭睡偏,還影響寶寶的顏值,也不能讓寶寶趴着睡,容易呼吸不暢,家長髮現一定及時糾正,最好就是兩側睡或者仰睡。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8張

沒有人是生來什麼就懂什麼都會的,都是在不斷摸索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取得進步的,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爸爸媽媽學習的過程,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爸爸媽媽的答卷就是什麼樣子,爸爸媽媽能否取得滿意的答卷,取決於夫妻雙方是否共同出力,共同合作,只有在增加親子關係的同時維護好夫妻關係,這纔是雙贏!

慌張父親走紅,抱着生病的娃不知所措,網友:感同身受! 第9張

總結:

妻子不是生來就是妻子,也不是生來就會照顧孩子,願意學習帶孩子,這是妻子對丈夫的尊重,對家庭的責任,對家庭的重視,同樣丈夫也應該理解這份苦心,真正的深入到帶孩子中來,做一個好爸爸而不是“裝飾品爸爸”。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