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產婦來說,媽媽給予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生產的過程中媽媽能夠陪在身邊,產婦也會覺得心裏更加踏實一些。媽媽又是最爲心疼女兒的那個人,如果是媽媽陪產,也要了解媽媽的心理承受能力。現如今也流行婆婆陪產,一方面婆婆…

原標題: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生孩子是女人最爲脆弱的時候,在人們的印象中丈夫如果能在此時進行陪產,那一定是好丈夫無疑。不過在經歷了陪產之後,據說有的丈夫還會留下“心理陰影”,結局往往不太好。

丈夫主動陪產後,模範夫妻卻分了居

菲菲與丈夫是出了名的模範夫妻,菲菲懷孕時丈夫更是百般疼愛、悉心照顧。除了一日三餐車接車送外,每次產檢丈夫也都全程陪護,菲菲的朋友和同事都羨慕不已。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隨着臨產期的日子越來越近,菲菲莫名的有些緊張起來。於是丈夫主動提出陪產,爲此他們還選擇了一家允許陪產的醫院。

一轉眼生產的日子到了,菲菲在經歷幾個小時的產痛後寶寶終於出生了。菲菲特別感謝丈夫的陪伴。可是菲菲才生完寶寶5個月,丈夫卻主動提出想去另一個房間住。菲菲一度認爲是丈夫照顧寶寶太累了,總想試着安慰丈夫,可丈夫卻態度冷漠。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第2張

之後菲菲無意中與同事姐姐聊天,說到了丈夫陪產前後的態度,同事姐姐表示,最不應該的就是讓丈夫陪產了,因爲這樣會給丈夫留下了心理陰影,不利於夫妻和諧。

雖然說,菲菲得知“真相”後略感心寒,但她也能夠理解丈夫的不易,畢竟從懷孕到生產丈夫一直盡心盡力地照顧着自己和孩子。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第3張

後來,她與丈夫促膝長談表示理解丈夫的感受,也感謝着丈夫的付出,同時就之前陪產的事情說開了,慢慢地菲菲和丈夫的感情得到了緩和。

陪產的最佳人選不一定是丈夫?

許多人都覺得丈夫最適合陪產,但越來越多像菲菲家類似的例子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丈夫不是最適合陪產的人,原因有主要有以下3方面。

1. 容易衝動

現在的產科有好多男醫生,但在有些丈夫的傳統思想中,還是不太能夠接受。加之看到妻子疼痛難忍,他們往往會在妻子用力時補上一句“要不剖不吧”,這無疑是在助產過程中最爲泄氣的話。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第4張

2. 容易產生心理陰影易影響感情

妻子在生產的過程中會伴有痛苦猙獰的表情,同時出血和大小便等情況也不是很美觀。有些丈夫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他們看到這些畫面時,發現妻子與之前完全變了個人,不利於日後的夫妻關係。

3. 產婦心中有顧忌放不開

原本生娃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產婦們不僅要忍受着這種痛苦,還要想方設法維護她在丈夫中的“完美”形象。此時的她們很難完全放開,更別說宣泄這種痛苦了,這也並不利於產婦生產。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第5張

還有哪些人適合陪着產婦?

既然丈夫不是最佳陪產人選,那麼產婦身邊還有誰更適合陪產呢?

★ 產婦的媽媽或婆婆都是好人選

對於產婦來說,媽媽給予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生產的過程中媽媽能夠陪在身邊,產婦也會覺得心裏更加踏實一些。不過,媽媽又是最爲心疼女兒的那個人,如果是媽媽陪產,也要了解媽媽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則如果產婦一邊生產,媽媽一邊在旁邊心疼的落淚,那並不建議媽媽陪產。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第6張

現如今也流行婆婆陪產,一方面婆婆也是媽媽有過來人的經驗,可以在旁邊照顧兒媳。另一方面,婆婆看着兒媳“受罪”也會更加體會兒媳的不易。日後,婆媳間也很可能因爲這次陪產,彼此體諒互相包容。

★ 可以找有經驗的閨蜜和朋友

一些有經驗的閨蜜或朋友不僅能夠給予產婦鼓勵,而且他們往往能夠了解產婦的脾氣或喜好,能夠很好地照顧產婦。

★ 專業的陪產人員也不錯

作爲專業人士,他們不僅有經驗,而且夠專業,在遇到一些問題時更能夠冷靜應對,唯一的缺點就是費用較高。

丈夫當初踊躍陪產,卻在妻子生娃後提“分居”,原因令妻子心寒 第7張

產檢不一定需要人陪,選錯人反而耽誤分娩

許多初產婦都覺得生產是個痛苦的過程,自己無法獨自承受。但事實上現在的醫學技術十分發達,可以在生產過程中減輕痛苦。許多醫院也都允許產婦帶手機進產房,如果產婦覺得一定要有人在旁邊安慰,可以隨時電話連線家人。

好的陪護才能夠保證生產的順利,如果選錯人反而耽誤分娩,因此產婦和家人要綜合考慮。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