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9個壞習慣,趕跑寶寶的聰明勁兒

9個壞習慣,趕跑寶寶的聰明勁兒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9個壞習慣,趕跑寶寶的聰明勁兒

家有上學的孩子,家長都跟着神經緊繃。可是在有些家長眼裏,自家孩子怎麼好像越學越笨,成績大幅下降。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將這種現象稱之爲“習得性愚蠢”,指的是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因爲學校、老師、家長、同學等多方因素,逐漸喪失自信和學習興趣,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在他人眼裏,似乎就變得“越學越笨”了。

負面暗示讓孩子變笨

很多人都知道“習得性無助”這個詞,意思是相信任何嘗試都是無望的,所以放棄任何努力。所謂“習得性愚蠢”本質上就是這個意思。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條梭魚放進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裏,它只要張張嘴就能吃到小魚。一段時間後,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魚,於是它每次嘗試吃小魚時都會撞在瓶壁上。慢慢地,梭魚的衝撞越來越少,最後完全放棄了捕食小魚的努力。即使科學家取走了瓶子,梭魚也會沉到池底,一動不動。梭魚本是捕獵高手,但無數次的碰壁後使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對於孩子而言,如果讓他玩一個超出理解能力的遊戲,家長又不告訴他怎麼玩,每次嘗試都失敗,孩子的感覺就會越來越糟,覺得自己笨。學習上也一樣,有些家長熱衷於過早的“智力開發”,讓孩子學習超出心理髮展範圍的寫算訓練,這種永遠贏不了的“遊戲”不僅不能促進智力發展,還會降低學習興趣,挫傷自信心。

很多家長一見孩子學不好就心急,口不擇言,“怎麼那麼笨”、“怎麼老是排名倒數”成了他們的口頭禪。還有些父母常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比,也有人在親友面前過於謙虛,經常說:“我孩子不行,很笨!”這些負面暗示會讓孩子真心相信自己笨,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當這些負面信息進入潛意識,內化成負面信念系統,他們可能就真的變成“學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多讓他體驗成功

當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大腦就會釋放出內啡肽等物質,驅使他重複這一體驗。從這個角度看,成功纔是成功之母。

建議爸爸媽媽在做遊戲、堆積木、做手工、家務勞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可以給3歲的孩子買適合3~5歲寶寶的積木,讓他們按照圖紙自己去動手,遇到難點時適度幫助,完成後要大聲誇讚他幹得真棒。熟練後還可以讓寶寶發揮自己的想象去設計,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家長還可以利用生活點滴讓孩子體驗成功,小到拖一次地、說一句英語,大到彈一首曲子、解一道難題。一次次的成功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前蘇聯一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上課時,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他一邊把球扔出去,一邊提問“2加3等於幾”,誰接到球誰就說出答案。孩子們都學得很高興。正是“發言球”給了好動的孩子發言的機會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要在生活中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和擅長的事情,有意識地引導。不要總盯着他做不好的地方,也不要強迫他做不喜歡的事情。否則,孩子越做越沒意思,體會不到樂趣,也談不上成功的快感,就會越來越“笨”。

允許孩子失敗

除了讓孩子多體驗成功,還要讓他們學會正確對待失敗。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多是靠他人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認識。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人生很多事都有成敗、輸贏,一兩次失敗不要過於在意。總結經驗教訓,下次避免再錯就可以了。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舉個例子,寶寶在幼兒園沒得到小紅花,回家後心情失落,此時父母不可再責罵或嘲諷孩子,也不要唉聲嘆氣地同情。正確的做法是,拉着孩子的手,先告訴他不管怎樣爸爸媽媽都愛他,跟得沒得到小紅花沒關係;然後溫和地詢問具體情況,幫孩子分析原因,看看下一次怎麼做會更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