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過敏了,要不要馬上去檢查過敏源?

寶寶過敏了,要不要馬上去檢查過敏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白媽媽說:閨蜜和我吐槽,她有個鄰居,常常來請教她育兒的問題,可是請教後又不聽。好比昨天鄰居特別緊張的和閨蜜說:“我給嘟嘟(寶寶三個月)加了雞蛋,孩子身上長東西是不是過敏啦?我要去查過敏源嗎?” 閨蜜內心很想給個白眼,因爲前天剛教她怎麼追奶,這個鄰居媽媽不但不喝水、 不執行,還加

氣歸氣,作爲朋友還是要耐心和她一遍一遍解釋。三個月的寶貝不能添加雞蛋,再來像這個情況,不用動不動去查過敏源,比較明顯可以推斷是因爲添加了雞蛋。

去不去查過敏源之前,我認爲家長需要知道的是:過敏是怎麼一回事?寶寶皮膚過敏的原因有哪些?我們可以如何預防和避免?再綜合考慮去不去醫院,檢查過敏源不是一勞永逸的,依然需要知道更多關於過敏的知識。

寶寶過敏了,要不要馬上去檢查過敏源?

這個名叫“知識”的朋友,來啦~

什麼是過敏瞭解過敏,我們先明白幾個概念:

過敏:是免疫系統對環境中本來無害的物質所產生的一種不恰當和過度的免疫反應。

過敏體質不是一種病,它是一種易患過敏性疾病的體質或全身狀態,稱爲特應性,或全身致敏狀態。

過敏原:是指可以引起過敏反應的抗原。

過敏反應:指機體免疫系統對外部抗原的過度免疫反應。即免疫系統與來自機體之外,環境之中(如大氣吸入物、食物或其它能觸及的)各類抗原物質(過敏原)發生的過度免疫反應。這種反應同時傷害了自身機體組織,引發各種疾病症狀,屬自身免疫反應。

嬰幼兒常見過敏性疾病

幫助你給寶寶辨別不同的症狀:

寶寶過敏了,要不要馬上去檢查過敏源? 第2張

嬰幼兒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身體部位包括眼部、鼻腔、肺部、皮膚和胃腸道。炎症是引起過敏症狀的根本原因,但具體的症狀表現因發病部位的不同而異。

最常見的是皮膚症狀:特應性皮炎(又稱溼疹,俗稱“奶癬”)、瘙癢、皮疹、水腫、乾燥等。

其次是胃腸道症狀:腹瀉、嘔吐、拒食、胃食道反流、便祕(伴或不伴肛周皮疹)、腹痛、腹脹、直腸出血(便血)、生長髮育遲緩、缺鐵性貧血,低蛋白血癥,腸病或嚴重結腸炎等。很多寶寶夜間哭鬧嚴重,發生腸絞痛也是過敏症狀的一種。

呼吸道症狀:鼻癢、鼻塞、流涕、鼻炎、中耳炎、慢性咳嗽、喘息、哮喘等;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喉水腫或氣道阻塞。

口腔過敏綜合徵:咽、脣、舌水腫、瘙癢等。

過敏性結膜炎:眼癢、流淚、灼熱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加和球結膜充血(紅眼)等。

一般來說過敏症並不危及生命,但急性過敏綜合徵(過敏性休克)則是一種全身性的、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最常見的原因包括毒素注入(例如馬蜂叮刺)和食物過敏。

ps:隨着年齡的增長,在特定的年齡階段依次出現特應性皮炎、食物過敏(胃腸道表現)、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不同類型的過敏性疾病,這一過程被稱爲“過敏歷程” 。

寶寶過敏了,要不要馬上去檢查過敏源? 第3張

*圖片源於網絡

一般情況下,食物過敏是過敏性疾病隨時間發展進程中最早可能出現的臨牀症狀。過敏進程一經啓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過敏性疾病預防,應從嬰兒早期開始。

寶寶爲什麼會過敏呢

機體內在因素(遺傳因素、免疫系統不成熟、腸道屏障不成熟)和環境因素(孕期環境、分娩方式、嬰兒期環境因素)都容易引發寶寶過敏。

1、遺傳因素

過敏性疾病存在着顯著的遺傳傾向。其實即使父母雙方都無過敏史,孩子仍然有15%的機率會發生過敏。

2、寶寶的腸道屏障發育不完善

新生兒出生後腸道屏障發育不完善,表現在腸道上皮細胞之間存在着縫隙,腸道的微生態不穩定,分泌的胃酸和胰蛋白酶少,因此在出生後過早地接觸到大分子蛋白質和其他過敏原,從而增加了過敏的風險。

3、寶寶的免疫系統不成熟

特別是在嬰兒腸道發育不完善的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免疫發育不平衡。

4、環境因素

孕期環境因素、分娩方式、嬰兒期環境因素、食入性過敏原(中國人羣中,主要的致敏食物有雞蛋、牛奶、魚蝦、堅果、大豆和小麥)、吸入性過敏原(分爲室內和室外,室內致敏原中,以塵蟎最爲常見)。

此外使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會影響嬰兒健康腸道菌羣的早期建立,日後發生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大大增加。

寶寶過敏了,要不要馬上去檢查過敏源? 第4張

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的預防

孕產期避免不良環境暴露。避免二手菸、三手煙;避免接觸消毒劑,殺蟲驅蚊劑、空氣清新劑;避免使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保胎藥,如必須使用,謹遵醫囑;避免孕期心理壓力大;避免家中飼養貓和狗;鼓勵進行自然分娩。

純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至6個月,是預防嬰兒過敏的最好方法。母乳是低敏的,來源於母乳的蛋白質爲同種蛋白質,嬰兒免疫系統不易被致敏。

嬰兒期迴避可預見的過敏風險因素。儘量避免寶寶接觸毛絨玩具、殺蟲驅蚊劑、二手菸、三手煙;霧霾天儘量避免出門;保持室內環境的溫度和溼度;被褥經常晾曬、去除塵蟎,避免黴菌生長;避免過度使用清潔劑(免洗手部清潔、溼紙巾等);慎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如必須用藥,請遵醫囑。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