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關於孩子的小心思,父母知道多少

關於孩子的小心思,父母知道多少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小心思,作爲爸媽能知道多少?關於孩子的那點小心思,家長清楚多少?下面來看看關於孩子的小心思:認可與接納。

孩子的小心思

悅悅7歲多(二年級上)

悅悅:媽媽,你喜歡我嗎?

媽媽:你覺得呢?

悅悅:我覺得你喜歡我。

媽媽:媽媽當然喜歡你啦。

悅悅:那你是最好的媽媽嗎?

媽媽:我不是。你覺得呢?

悅悅:你應該算是前二十名吧。這是我的標準。

媽媽:那還不錯呀。

悅悅:全國那麼多人,有前二十也不容易呢!

······

悅悅:你如果有A做女兒,你喜歡她還是喜歡我?(A是悅悅的同班同學,成績很好,愛閱讀,體育也不錯)(悅悅不止一次問過這個問題)

關於孩子的小心思,父母知道多少

媽媽:都喜歡,你很好,她也很好

悅悅:那更喜歡誰呢?

我堅持兩個都很好,都一樣喜歡。

悅悅:我想你還是會更喜歡她。

媽媽:爲什麼?

悅悅:因爲她的學習成績更好,體育也不錯,每天都要讀一本書。

媽媽:那你努力學習,成績也會更好的。

這是某日的對話,特別有代表意義,說明孩子的基本需要是獲得父母的認可,這是從孩子的角度建立依戀關係的一種基本表現形式。小孩不太確定父母是否真的愛她,即使看上去自信快樂的孩子仍有不確定的時刻,因爲她不是完美的,同樣媽媽也不是完美的。我們要在這不完美的境況下,幫助孩子發展出恰當的積極自我概念是如此地不易。孩子爲了獲得父母的認可,會自然發展出迎合父母需要的努力,這對她的發展是有利的,父母只要恰當引導,而不是無意識地利用這點完全根據自己的願望來塑造孩子,孩子的發展應該沒問題。如果我們在促進孩子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或沒能力考慮孩子的天性稟賦,這樣孩子可能爲了順應父母而發展出所謂的假性自我,從而可能在成人時期無法感知到發自內心的快樂感,即使在社會適應方面發展良好(一般意義的成功),而可能產生空虛性的抑鬱。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建立依戀關係的一種基本表現形式是對孩子的接納。每個孩子都願意向善向好的,但是天性各有不同,才能各有側重,而在幼小的心靈裏認爲好是應該各方面都很好,不自覺地會進行比較,給自己帶來壓力。這時非常需要父母幫助她解壓。父母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接納她的所有,引以爲傲的部分和不盡如人意的部分。欣賞優點是容易的,接納缺點是困難的,難易程度取決於父母自身對自己的接納。接納不是照單全收,對於不足之處要有所認識,對於可以改善之處,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進行改善,只是不要定太高的目標。比如,孩子不太愛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合乎她智力水平的標準),我們要做的是鼓勵幫助她完善自己就好了。目標是超越自我,而不是趕超他人。接納是一種態度,認可其存在,而沒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接納是幫助她完善自己,而沒有太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