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備孕 > 懷孕準備 > 緊急避孕藥如何使用更安全?

緊急避孕藥如何使用更安全?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某婷的緊急避孕藥,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畢竟廣告真的鋪很大。對於緊急避孕藥,很多人其實都不太瞭解。接下來就一起看看緊急避孕藥如何使用更安全?

“毓婷”藥品名爲“左炔諾孕酮”,是一種緊急避孕藥的商品名,它是無防護性生活後的一種補救性避孕措施。但是,筆者日前在各大網站、人氣較高的 論壇上都看到了這樣的“人氣帖”:“‘毓婷’到底和宮外孕有關係嗎”“憤慨,‘毓婷’,到底還要造就多少宮外孕”等等。一時間,對“毓婷”的聲討鬧得女性 朋友人心惶惶。就緊急避孕藥與宮外孕是否有關、如何正確使用避孕藥的問題,筆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專家解讀宮外孕

宮外孕,醫學上也被稱作“異位妊娠”,通俗地講,就是受精卵沒有順利地着牀在子宮裏,而是在其它地方,最常見的就是着牀在輸卵管上。這是一種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疾病,如果診斷不及時會造成大出血,危及性命,或者喪失生育能力。

提到宮外孕與緊急避孕藥有沒有聯繫,中華醫學會婦科協會主任委員、上海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程利南介紹了上海與美國合作的一項研究,對過去 136項有關緊急避孕藥與宮外孕關係的研究所做的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在15696名服用左炔諾孕酮緊急避孕藥的女性中,有307例懷孕,其中異位妊娠者爲 3例,佔懷孕人數的1%,正常懷孕女性宮外孕的發生率是0.8%—2%,證實緊急避孕藥並不增加宮外孕的發生。

程利南說:“宮外孕有很多易感因素,比如多次人流、性生活過於頻繁活躍等等。宮外孕只是表面現象,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相同條件下,我們 要對比下,吃藥的人中宮外孕的患者比率與沒有吃藥的人中宮外孕患者比率。”她表示,緊急避孕藥是經過長期臨牀證明的,不會增加宮外孕的比率。

但是,在1999年出版的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中華婦產科學》分析了緊急避孕藥導致宮外孕的機理:“低劑量的孕激素並沒有抑制排卵,但輸卵管蠕動發生障礙,因此輸卵管妊娠(即宮外孕)明顯增加。”

海淀醫院婦科醫生倪俊則認爲這種緊急避孕藥和宮外孕有一定關聯,她說:“這種緊急避孕藥一片的劑量很大,含有大量的孕激素,相當於常規避孕藥孕激素含量的6倍,服用之後,人體孕激素含量迅速上升,再降低,這樣子宮內膜出血,會防止受精卵着牀。”

她說這樣的避孕機理決定了它有可能達不到避孕的效果,比如說存在受精卵已經在服用前形成了的情況。“受精卵在輸卵管受孕後送到子宮,是靠輸卵管纖毛的擺動和平滑肌的蠕動。當藥物影響輸卵管的蠕動後,受精卵道路受阻,不能正常進入子宮,導致宮外孕。”

倪俊認爲緊急避孕藥的服用和宮外孕有些關係,“如果在服用之前就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就又可能受抑制,到不了宮腔,造成宮外孕。我有些患者年紀很輕,沒有像盆腔炎啊這樣的婦科疾病,卻查出宮外孕,這些也許和濫用緊急避孕藥有關係。”

緊急避孕藥如何使用更安全?

應當選擇常規避孕

程利南雖然認爲緊急避孕藥不會導致宮外孕,但還是這樣定位緊急避孕藥:“緊急避孕藥是安全必要的,但是僅僅算是一種‘補救措施’,不能取代常規的避孕手段。”她呼籲廣大女性同志爲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要採取常規避孕措施,不要貪圖方便,把緊急避孕藥當成常規避孕。

倪俊也建議不要隨便服用緊急避孕藥,她認爲改服長期避孕藥(短效避孕藥)更爲健康、安全,她說:“長效期避孕藥的機理是通過抑制排卵週期來避 孕,激素含量不高,接近人體正常水平,規律性服用時一個月21天,停7天。”她表示這種避孕藥還有許多益處,比如避孕效果要好些、防止宮外孕、使月經規 律、緩解痛經、治療痤瘡等等。

程利南表示,緊急避孕藥只有85%的概率,不是100%有效,而且,能夠按照說明書“精確使用”的人並不多。

她指出:“不管是哪種避孕藥,雖然是非處方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孕藥一般都是給身體健康的人吃的,有疾病傾向的的人最好不要吃,比如 有血栓傾向的、血壓血脂高的、腎臟功能不健全的、有膽囊疾病的(人)等等,哺乳期婦女和吸菸者也不建議服用。”她還建議婦女1—2年都要做婦科檢查,防患 於未然。

倪俊和程利南均表示,不要隨意服用緊急避孕藥,服用緊急避孕藥前,最好詢問專業醫師,在專業指導下使用。

筆者採訪結束之後,查閱了緊急避孕藥在其他國家的使用,共同點是都要在醫師或者是藥劑師的指導下使用,其銷售方式極爲嚴格、科學,並且不會像在 中國這樣成爲大範圍使用的主流藥。比如在美國,只有在專業藥劑師和健康諮詢人員在場時才能不需處方購買,購買時,會簡要了解女性的身體情況;售後一週,藥 店會電話回訪確認。而在日本、韓國、德國,緊急避孕藥還是處方藥,日本的藥店甚至不允許銷售,只能去醫院就診。

緊急避孕藥如何使用更安全? 第2張

懷孕準備
孕前檢查
孕前飲食
遺傳優生
生男生女
不孕不育
兩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