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感受孩子的心——多説“是”,少説“不”

感受孩子的心——多説“是”,少説“不”

來源:育娃網    閲讀: 2.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受孩子的心——多説“是”,少説“不”

朋友當中有一對夫妻,由於是跨國婚姻,他們的孩子開始説話的年齡比一般的孩子晚一些。但奇妙的是,那個孩子開始説的第一句英文竟然是“mine”或是“No”。在我的孩子小的時候,也發生過這樣的事。相信很多做父母的也有同感。

感受孩子的心——多説“是”,少説“不”

孩子是怎麼學會説“不”的

多數兒童在18-24個月大時開始會常常説“不”,甚至他們在想説“是”時也説“不”。“孩子從哪裏學會的呢?”我們經常也這樣想,真的是很有趣。我想説的是,也許由於我們做父母的平時習慣用“不”這個字眼,小孩子才學會用“不”的。我們習慣這樣講話,多數也是我們的父母這樣教育我們,父母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所帶來的結果也是大家都熟悉的,禁令之下,就算是有立刻聽話的“乖乖寶”,那他們心裏真實的想法呢?估計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吧。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孩子的心往往決定他們的行為。

我們常常將“不可以……”“不行……否則……”等等掛在嘴邊,這種説話方式是以負面來針對不良行為的解決方式,也就是説,是在指責和強化孩子的錯,以期望改正。(當然,要排除孩子小的時候為避免危險而直接快速制止的行為。)其實,這也是我們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批評式教育”,不能讓孩子驕傲,驕傲使人退步!原生家庭對我們的教育模式有較深的影響。

感受孩子的心——多説“是”,少説“不” 第2張

環境語言對孩子的影響

兒童常常能感受到父母和周邊朋友的言語訊息,這些訊息看似不起眼,卻能影響孩子的心,從而影響孩子的行為。你表達的是正面的、積極的,小孩子學會的也是積極的。我自己有親身體驗,有一次在商場,因為沒看見,不小心碰了本是寫着不許動的物品,還沒反應過來,就聽到:“不準動。”如果再加上一句:“你沒看着牌子嗎?”就更夠人受的了。我注意到這是個反問句,反問句在溝通裏的作用多數是負面的,甚至是在“找茬”。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反駁”,然後也同樣用反問句來對峙。大人都是這樣,因而孩子在這麼小的時候就在否定和負面的言語中“訓練有素”,未來可想而知。

有一天美美放學回家,想要吃巧克力派(她最喜歡的點心之一)。我也許會習慣性的迴應:“不行,吃完飯才能吃。”結果是我們要爭執一會,最後以我們的鎮壓和她的沮喪(也許還不服氣)來結束。我們是否可以嘗試換一種説話方式?

我們以堅定但温和的態度來説:

爸爸:“美美,是的,我知道你很想吃巧克力派,尤其是剛放學會覺得有點餓。但我們的規定是吃完飯後可以吃零食,再等一會,飯也馬上就好了。”

佳美:“那好吧。”

當我們使用“是”的方式來講話時,同時也在認同孩子的感受;而他們的感受在被認同、被尊重的同時,也會培養認同和尊重父母的意願。也許孩子會繼續哭鬧,但常聽到温和、正面的迴應,隨着時日漸長,正面提拔善要比抑制惡更會幫助孩子理解何為“善”、何為“義”。

感受孩子的心——多説“是”,少説“不”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