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總是怯場該怎麼辦

孩子總是怯場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閲讀: 2.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有不少孩子,看上去大大咧咧,但是一到了正式場合就變得膽怯了起來。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總是怯場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總是怯場該怎麼辦

小妞年初在全國故事演講比賽幼兒組裏拿了特等獎第一名,寒假之後再送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寶媽跟我説,真沒看出來你家閨女平時那麼老實,話都不多説一句,還真是一點不怯場。

其實從小到大,她都屬於在家能言善辯,出門緘默不語的類型。11個月就學説話,表達能力也清晰,但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總是特別害羞。其實日常生活裏很多寶寶天資都挺聰穎,卻不擅表達,往往讓人誤以為發育遲緩,其實只是表現力的問題。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3-6歲寶寶,處於語言表達的黃金期。這個階段開始上幼兒園,去接觸更多的人事物,眼界和見識也逐漸增強,家長這時候往往急於灌輸,英文、詩詞、數學一股腦兒壓上來,但只有輸入沒有輸出根本沒有意義。

在授業解惑的同時,也要正確引導孩子,將所學所知表達出來。畢竟我們都具有社會屬性,所以與人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口袋育兒(微信:koudaiyuer)今天就來説説,想要孩子不怯場,培養過程中,得先學會掌握這幾點。

1 | 家長要以身作則

兒童在三歲之前學説話的階段雖然可以模仿發音,但卻沒有建立完善的獨立思想體系,也就是説,他們唯一能接觸的傳播途徑就是成人。而家長的日常語言表達習慣,能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語言行為。所以經常發現孩子偶爾冒出大人的口頭語,這就是最佳佐證。

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和小朋友説話時要儘量控制語速,和寶寶説發音準確的普通話,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過程中,確切用詞、清晰表達語義能同時鍛鍊孩子的語言邏輯思維。即便情緒異常時也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口語、髒話和成人用語。

除了語言上的表達之外,也要隨時隨地與孩子溝通。比如出門遛彎,隨口就給孩子介紹一下路邊的景緻。比如年紀稍大之後,要有意識培養TA主動與鄰居、熟人打招呼的習慣,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從根本上覺得,溝通是一件尋常的事情。

2 | 豐富孩子生活內容

小朋友接觸生活的時間短暫,腦中承載的內容也有限,想要孩子表達,也得先讓孩子有內容可表達才行。只有在經歷的過程中產生疑問,才會有自我表達的慾望,單單扔給小朋友玩具或書本並不是解決途徑,因為孩子即便有了不懂的問題,被冷着過一陣也就忘了。家長在培養語言的黃金期要儘可能多陪着小朋友接觸生活,比如給孩子讀故事、看節目、週末一起看話劇、踏青,去公園裏接觸大自然等等。

寶寶在瞭解世界的過程中給慢慢會產生疑問,這個時候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視角去觀察,然後趁熱打鐵,讓TA積極表達想法,然後再表達你作為家長的觀點。實現互動式育兒,這樣可以讓孩子對語言邏輯性的理解更深刻。

上學之後經常會聽語文老師説,寫作文要言之有物。學齡前孩子的表達也是,沒有豐富經歷做支撐,能表現出來的確實乏善可陳。

3 | 克服孩子恐懼情緒

孩子性格是影響表達能力的根本原因,很多寶寶不敢表達是因為膽子小,家長往往奇怪為什麼孩子會膽子小,日常並沒有什麼事能嚇到TA,其實仔細想想恐嚇孩子的行為往往就出家長本身。比如當孩子不想繼續某件事的時候,或者當孩子決定嘗試某件事時,家長往往處於保護心理去告訴孩子一些負面結果,而不考慮孩子成長過程中,本就會有失敗發生,過度保護只能加深孩子的恐懼情緒。

1歲多的時候,我就總跟娃説,別跟陌生人説話,因為你不能分辨哪些是壞人,一旦遇上壞人,就會被帶走,再也看不到媽媽了。這種説法在她腦子裏應該潛移默化形成了模式。後來稍大一點帶去公園和遊樂場玩,她幾乎出門不理會其他人,都是自顧自地玩。回家之後我問她,為什麼不跟小朋友聊天。她説我不敢,萬一他們是壞人,我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讓她明白,並非所有陌生人都等同於壞人,所以這就是教育不當的反面教材。她因為記住了我的陌生人理論,所以本能規避與人溝通,包括同齡小朋友。

其實在孩子看來,壞結果相當於一種對自身發威脅。恐懼情緒越重孩子就越不愛表達自我,自然會怯場。

家長在孩子面對某一挑戰時,在保護的範圍內直接解釋事件本身,儘量不要加以評判事件的結果。獲取有用的信息量多少取決於寶寶的年齡,不同的階段對事情的理解也不同。不如提供建議讓孩子自己確定面對困難時要採取的一些行動,來幫助孩子成功 。與其側重於為防止失敗讓TA產生恐懼的情緒,不如集中精力想想如何在過程提供中肯的建議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孩子的自信心提升膽子大了自然就不怯場了。

4 | 依據孩子愛好培養

新手爸媽往往習慣盲目跟風,譬如看見鄰居家孩子擅長舞蹈,就會要求自家小孩子去學。幼兒園同學都學鋼琴,也給自家寶寶的報鋼琴班。望子成龍的這股勁兒大人都能互相理解,但小孩子沒達到那個思想覺悟,一點也不感興趣的事情擺在自己面前,不擅長怎麼也沒法發揮高水平。時間越久,孩子約會產生怯懦和自卑心理,所以當家長想讓孩子表演或者表達的時候,TA的情緒往往是牴觸的。

我本人畫畫基礎非常差,所以從啟蒙階段就有意識培養小妞這方面的能力,可她一點都不喜歡,家裏塗色書擺了一大堆,幾乎動都沒動過。後來幼兒園開興趣班,我讓她自己逐一體驗。第一學期自己選了舞蹈,學得有滋有味。第二學期看有同學去參加演講比賽,又多報了一個小主持人班,學了不到一學期,自己也過關斬將參加了地區選拔賽乃至全國賽。

回頭再想想我逼她學畫畫的那些事,覺得真挺好笑的。換位思考,如果讓你拿着半成品工作彙報PPT去公然展示,你肯定也不願意獻醜。小朋友也一樣,她不擅長的事情勢必學不好,學不好自然羞於展示。

家長可結合興趣調查,先帶孩子去多嘗試,然後讓TA自己挑選喜歡和擅長的部分。興趣是第一老師,有了興趣,才能調動積極性,興致高了,自然願意與人分享。每次上完興趣班的課程,小妞總習慣跟我念叨唸叨都學了什麼,哪個同學都跟她説了什麼,老師又表揚了她什麼。其實這就是表達能力提升的一種表現,所以不要強行抑制或人為引導孩子的興趣,要讓TA自己選擇發揮,才能養成自信。

5 |攻克孩子的逆反心

部分孩子天生比較有個性,並不是怯場、也不是不愛説話,只是喜歡和大環境唱反調,其實這是個很鮮明的個性亮點,這樣的小朋友往往思維也活躍,卻被很多家長當做叛逆處理。如果處理方式比較強勢,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小朋友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思考模式,與其浪費功夫跟他們的世界觀對峙,還不如冷處理、熱引導。所謂冷處理,就是在雙方針鋒相對的時候退一步,晾着孩子。而等到那個勁兒過去之後,再用較為温和的方式引導。

思想相對獨立的小朋友,喜歡被大人平等對待,自尊心強,所以很享受由於鼓舞帶來的成就感,投其所好讓他感受充分的尊重,並且讓寶寶懂得受到尊重的前提是要學會剋制自身的任性。這樣引導孩子自然會在公眾場合,盡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表達能力,以便博取更多讚揚。

歸根究底,孩子的表現力不是一天養成的,所以除了分析根本、耐心引導之外,家長也要投入更多時間陪着孩子一起經歷揣摩。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