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健康 > 家有患兒必備就診祕籍

家有患兒必備就診祕籍

來源:育娃網    閲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科門診通常是醫院裏人多、聲音多,最為喧鬧的地方,小朋友看病吃藥打針逃不掉的哭叫吵鬧。多數人進到兒科門診覺得鬧哄哄,然而兒科醫生則表示“兒科的大夫護士們最怕的不是小朋友的哭鬧,最怕的反倒是焦急爸媽心急大意,在給孩子就診時出問題”。

家有患兒必備就診祕籍

  Part1

  看病前聰明父母怎麼做?

讓孩子不怕醫生

這多數是因為平常家長老是拿“看病、打針”來嚇唬小朋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説,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心理上大方接受去醫院,日常多給寶寶講生病看病的小故事,讓寶寶理解醫生叔叔阿姨為什麼要“打電話”聽肚子、為什麼要用電筒看咽喉“找蟲子”、為什麼“口罩”阿姨要給他扎針“趕蟲子”。

在就診前,讓寶寶有思想準備,爭取得到孩子跟醫生護士的配合。

  病歷齊全診斷便利

日常給寶寶建立健康檔案,從寶寶出生第一天,就記錄下寶寶出生的指標(身長、體重、頭圍、胸圍、毛髮、皮膚、胎記)、血型、過敏史、手術史。每次去醫院做兒保,也要記得更新記錄寶寶的體格生長數據(身長、坐高、體重、頭圍、胸圍、牙齒、視力、聽力)、預防接種記錄、微量元素測試記錄、白細胞測試記錄、主要既往病史,預防接種卡、完整的病歷、X光照片或報告、心電圖、B超、化驗單、體檢表等各種病歷原始單據,並且按照時間排序。

準備寶寶生病期間的觀察日記(發熱的時間、次數,最高和最低時多少度有無抽搐等其他伴隨症狀、寶寶在飲食上的變化、飲水情況、睡眠狀況的變化、大小便的顏色、次數、形狀、氣味以及大小便時有無哭鬧等),出汗、嘔吐、咳嗽等症狀,記錄越仔細,對醫生的診治越有用。

如果去醫院就診,爸媽還需要把寶寶正在服用的藥物説明書或包裝盒也要帶上,特別是專科藥物。這樣醫生就可以更快地瞭解寶寶病情。

  簡潔準確説病情

候診時,父母一邊等等待一邊觀察寶寶的情況。由於醫生看診的時間有限,所以在見到醫生的時候,父母也要學會高效利用這幾分鐘時間。譚小華建議:“醫生問一句,父母就答一句,簡單準確,之後把之前想好的疑問提出來,等待醫生解答。敍述病情要乾脆利落、準確、具體,可以把寶寶主要的症狀、發病的時間、部位、程度、伴隨的症狀敍述清楚。例如‘腹痛1小時’、‘咳嗽1周’等,而不是‘從奶奶家回來就發燒’、‘從我下班回家他就肚子痛’,因為醫生沒有辦法知道孩子哪天從奶奶家回來的,或是家長几點下班回家的。”

等醫生開處方後,還要問清楚用藥的時間、量,飲食上的禁忌。有一些爸媽很喜歡在網上查閲信息,瞭解疾病的常識,如果遇到對這些常識的疑問,也應該多向醫生問詢,弄明白了就不會一知半解。父母就不會隨意改變醫生給寶寶制定的治療方案。

  提示

(1)讓最瞭解情況的家屬向醫生敍述病情。

(2)如果寶寶是慢性病複診時,檢查結果和用藥情況,要儘量帶病歷本或底方,以供醫生參考,同時也可以避免重複檢查。

(3)敍述病情時儘量讓孩子面向醫生,醫生在聽病情的同時就可以觀察孩子的表情、面色、精神狀態、營養情況等。

(4)醫生檢查孩子時,家長儘量使寶寶保持安靜。

Part2

聰明家長怎麼帶孩子看病?

小朋友見到護士的時候,多數是要進行治療了,比如打屁股針或者掛吊針等。此時,聰明的爸媽,讓寶寶儘快熟悉陌生環境,他們會很親切地呼喊護士,並且常常使用“請”、“謝謝”等用語,寶寶也懂得尊重白衣天使,這樣即便是要見針見血,心情也會較為放鬆,不會那麼的害怕。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護士胡結明説,在還沒有進行治療的時候,父母見縫插針地引導寶寶,讓寶寶學習前面就診聽話的小朋友,觀察醫生護士到底在幹什麼。讚揚“勇敢”寶寶,盡力讓寶寶配合打針抽血。寶寶情緒激動大哭大鬧的時候可以耐心安慰寶寶,而不是大聲斥責恐嚇。

胡結明説,在治療之前,父母最好能夠使用隨身攜帶的清潔物品(比如免洗啫喱、濕紙巾),為寶寶清潔手部,並提醒寶寶上廁所排好尿。

如果寶寶需要掛吊針,估計都會超過30分鐘以上,那麼最好帶上嬰兒推車,可以讓寶寶在車裏安靜休息,或者備上故事書或小遊戲,使寶寶容易耐心等待。這樣也不至於爸媽一直望着輸液管,增加焦慮的情緒。要知道,如果家長在醫院裏一副淡定的樣子,不表露過分緊張,寶寶自然也不會顯得坐立不安。

值得提醒的是,看病治療時,寶寶很容易因為哭鬧病痛突然嘔吐,所以,家長應該隨身準備一個膠袋,接住寶寶的嘔吐物,以免嘔了一身一地的狼狽。家長還可以給寶寶準備容易穿脱的衣物,寶寶可以快速更換髒衣。

另外,寶寶用完的紙巾、尿布、止血綿等整理好丟棄在醫院專用“黃色垃圾袋”(醫療垃圾)裏,醫院環境會更加整潔。

提示

需要等待檢驗結果時,瞭解清楚檢驗時間,及時取得檢驗報告,可以加快診療過程。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